时间: 2025-04-26 07:27: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27:56
黄草道衣赞
作者: 刘一止 〔宋代〕
何草不黄,谁其纺绩。
持以售人,得不偿力。
居士少贱,组丽是饰。
力贫作奢,终愧于色。
居士老愚,山泽放逸。
下泽有车,登山着屐。
被此草衣,相羊自适。
倦鹄依林,野麋卧石。
维此草黄,不失士职。
不以本然,随彼染习。
戒哉居士,服之无斁。
馀年几何,以永厥德。
这首诗想表达的是:无论是什么草,都是枯黄的,谁又能织出纺织品呢?拿这草衣去卖,辛苦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士人虽然地位不高,但依然要讲究装饰。穷人奢求华丽,最终会因外表而感到羞愧。年长的居士愚笨,放纵于山野之间。低洼的地方有人驾车,登山时却穿着木屐。穿上这草衣,反倒能自在悠然。疲惫的天鹅依偎在树林,野生的麋鹿卧于石上。正因为这草是黄色的,才不会失去士人的身份。不要因外在的本质而随波逐流,随意染上外界的习俗。居士应该警惕,穿着草衣也能保持清白。余生还有多少年,应当永远保持自己的品德。
刘一止,字伯琦,号一止,宋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和人性为题材,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强调内心的修养与道德。
《黄草道衣赞》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经济变迁时期。诗人反映了士人在物质匮乏与精神追求之间的矛盾,呈现了当时社会对外在物质的追求与内心道德的冲突。
《黄草道衣赞》是一首极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草衣的描写,表达了对物质与精神的思考。诗中以草衣象征简朴与质朴,讽刺了士人对华丽装饰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清新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用“何草不黄,谁其纺绩”开头,便引出了对生活本质的思考,质询人们为何要追求那些表面的虚华,反而忽略了内心的充实与自我修养。
诗中提到的“居士”与“草衣”,不仅是对身份的反思,更是对生活态度的探讨。诗人用自然界的意象,如“倦鹄依林,野麋卧石”,描绘了一种归于自然、恬淡自适的境界。最后一联强调了保持品德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在浮华的社会中应当不忘初心,坚守内心的道德底线。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反思物质与内心的关系,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远比外在的华丽更为重要。诗人通过对草衣的描写,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社会风气的批判,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坚持自我,保持本质。
诗中提到“何草不黄”是为了表达什么?
诗中“倦鹄依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居士老愚,山泽放逸”中“放逸”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