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54
原文展示:
淮阴夜宿二首
孙逖 〔唐代〕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
白话文翻译:
水乡的南边无边无际,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
对家乡的思念在淮河上迷失,归乡的梦在郢都中疑惑。
树叶落下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
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
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
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
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
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
注释:
- 水国:指水乡,多水之地。
- 扁舟:小船。
- 乡情:对家乡的思念。
- 郢中:指郢都,古代楚国的都城,今湖北江陵。
- 木落:树叶落下。
- 山长:山高。
- 客行:旅人行走。
- 洛阳:古代中国的重要城市,这里指安定的地方。
- 永夕:长夜。
- 烟塘:烟雾缭绕的池塘。
- 萧条:冷落,荒凉。
- 楚歌:楚地的歌曲。
- 宿莽:宿营的草地。
- 中土:中原地区。
- 鲈鱼:一种鱼,这里指家乡的食物。
- 南越:古代地名,今广东、广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逖,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善于表达乡愁和旅途感受的诗人。他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思乡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孙逖在旅途中夜宿淮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淮阴夜宿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深切的乡愁和对旅途的疲倦。诗中“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描绘了诗人身处水乡,却无法确定归期的无奈;“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归途的疑惑。后文通过对秋风、寒夜、孤舟等意象的运用,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乡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诗人身处水乡,南边无边无际,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 “乡情淮上失,归梦郢中疑”:诗人在淮河上迷失了对家乡的思念,归乡的梦在郢都中疑惑,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途的疑惑。
- “木落知寒近,山长见日迟”:树叶落下预示着寒冷即将来临,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的疲倦。
- “客行心绪乱,不及洛阳时”: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疲倦。
- “永夕卧烟塘,萧条天一方”: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通过对夜景的描绘,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
- “秋风淮水落,寒夜楚歌长”: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通过对秋风和楚歌的描绘,加深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
-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
- “孤舟行已倦,南越尚茫茫”: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落知寒近”中,用树叶落下比喻寒冷即将来临。
- 拟人:如“山长见日迟”中,用山高使得太阳升起显得迟缓,赋予山以人的特性。
- 对仗:如“水国南无畔,扁舟北未期”中,南北、无畔未期的对仗,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旅途的疲倦。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不安,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乡愁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意象分析:
- 水国:象征着诗人身处的水乡,无边无际,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 扁舟:象征着诗人的旅途,北上的小船还未有期,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无奈和不确定。
- 乡情:象征着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在淮河上迷失,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归梦:象征着诗人对归途的疑惑,在郢都中疑惑,表达了诗人对归途的疑惑。
- 木落:象征着寒冷即将来临,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旅途的疲倦。
- 山长:象征着太阳升起显得迟缓,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
- 客行:象征着旅人的心情纷乱,不如在洛阳时那般宁静,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对旅途的疲倦。
- 永夕:象征着长夜,躺在烟雾缭绕的池塘边,四周一片萧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
- 秋风:象征着秋风吹落淮河的水,寒冷的夜晚楚歌悠长,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旅途的艰辛。
- 宿莽:象征着宿营的草地不是中原的土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鲈鱼:象征着鲈鱼也不是我的家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 孤舟:象征着孤独的小船行驶已感疲倦,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疲倦。
- 南越:象征着南越之地依然茫茫无际,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不确定。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水国南无畔”中的“水国”指的是什么?
A. 水乡
B. 水城
C. 水池
D. 水井
答案:A
-
诗中“乡情淮上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疲倦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D.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A
-
诗中“木落知寒近”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孤舟行已倦”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对家乡的思念
B. 对旅途的疲倦
C. 对未来的不确定
D. 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答案:B
-
诗中“南越尚茫茫”中的“南越”指的是什么地方?
A. 广东、广西一带
B. 湖南、湖北一带
C. 江苏、浙江一带
D. 山东、山西一带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基调。
- 杜甫《月夜忆舍弟》: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情感表达,但李白的诗更加简洁明快。
- 杜牧《秋夕》:表达了诗人对秋夜的感受,与孙逖的乡愁诗有相似的季节感受,但杜牧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孙逖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孙逖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是了解孙逖诗歌背景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孙逖诗歌的详细鉴赏,是深入理解孙逖诗歌的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