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钓台》

时间: 2025-05-07 09:41:03

诗句

兴王不患无功业,贼乱常忧在岁寒。

能缓阿瞒移鼎手,长鋋此日愧渔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1:03

原文展示:

钓台 李廌 〔宋代〕 兴王不患无功业,贼乱常忧在岁寒。能缓阿瞒移鼎手,长鋋此日愧渔竿。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兴盛的王朝不必担心没有功业,贼寇的乱象常常在岁末寒冷时令人忧虑。能够延缓曹操篡位的手段,今日的长矛也愧对渔竿。

注释: 字词注释:

  • 兴王:指兴盛的王朝。
  • 贼乱:指贼寇的乱象。
  • 岁寒:岁末寒冷之时。
  • 阿瞒:曹操的小名。
  • 移鼎手:指篡位的行为。
  • 长鋋:长矛。
  • 渔竿:钓鱼的工具,此处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 阿瞒移鼎手:指曹操篡夺汉朝政权的历史事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反映社会现实和历史变迁。此诗可能是在评论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和个人的隐逸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评论历史上的政治动荡,同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兴盛王朝与贼乱岁寒的对比,表达了对政治动荡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能缓阿瞒移鼎手”一句,巧妙地运用历史典故,暗示了对权力斗争的厌恶。而“长鋋此日愧渔竿”则进一步以长矛与渔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宋代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兴王不患无功业:指出兴盛的王朝不必担心没有功业。
  • 贼乱常忧在岁寒:表达了对贼寇乱象在岁末寒冷时的忧虑。
  • 能缓阿瞒移鼎手:运用历史典故,暗示了对权力斗争的厌恶。
  • 长鋋此日愧渔竿:以长矛与渔竿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兴王与贼乱、长矛与渔竿的对比,强化了诗中的情感表达。
  • 典故:运用曹操篡位的典故,增加了诗的历史厚重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政治动荡的忧虑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兴王:象征兴盛的王朝。
  • 贼乱:象征贼寇的乱象。
  • 岁寒:象征岁末寒冷之时。
  • 阿瞒:象征曹操篡位的历史事件。
  • 长鋋:象征战争和权力斗争。
  • 渔竿:象征隐逸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阿瞒”指的是谁? A. 刘备 B. 曹操 C. 孙权
  2. 诗中“长鋋此日愧渔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战争的厌恶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权力的渴望
  3. 诗中“能缓阿瞒移鼎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典故 C. 拟人 答案: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李廌《钓台》: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但杜甫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的忧虑,而李廌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宋代诗歌的总体发展情况。

相关查询

金菊对芙蓉 其二 金菊对芙蓉 东滨秋夜赠金四兆祥二首 其一 金菊对芙蓉 阅兵雁门登城 金菊对芙蓉 书壁 金菊对芙蓉 暮秋 金菊对芙蓉 九月二十五日寿金桐冈 金菊对芙蓉 本意 金菊对芙蓉 蒲衣纳姬,赠之 金菊对芙蓉 庚申秋日,再集休园,即席分得茵字 金菊对芙蓉 初冬集爱山台听雨和淡心尖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卤字旁的字 朱押 包含遏的成语 托宿 放心剚刃 乛字旁的字 修旧利废 鬯字旁的字 顶珠 绝域异方 一栖两雄 嵩阳 黄字旁的字 包含青的成语 寄迹山林 包含拙的成语 石城汤池 私字儿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