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观音亭》

时间: 2025-05-02 12:24:26

诗句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

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24:26

原文展示:

钱唐西湖三百寺,芳草画桥烟霭中。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

白话文翻译:

在钱唐的西湖边,有三百座寺庙,芳草和画桥在烟霭中若隐若现。宝陀大士(观音菩萨)本来无形无相,这座亭子只是为了纪念他降伏蛇妖的功绩。

注释:

  • 钱唐:指杭州,古称钱唐。
  • 西湖:杭州的著名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
  • 宝陀大士:指观音菩萨,宝陀是观音的别称。
  • 无相:佛教术语,指超越形相,无形无相。
  • 伏蛇功:指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传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廌(生卒年不详),字公垂,宋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游览杭州西湖时,对观音亭的描写和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边的观音亭,通过提及观音菩萨的无相和伏蛇功,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和西湖美景的敬仰和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西湖边的观音亭,通过“钱唐西湖三百寺”和“芳草画桥烟霭中”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繁华和美丽。后两句“宝陀大士本无相,一亭聊慰伏蛇功”则表达了作者对观音菩萨的敬仰,以及对观音亭所承载的历史和文化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体现了宋代诗人对自然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钱唐西湖三百寺”:描绘了西湖边的众多寺庙,展现了西湖的宗教和文化氛围。
  2. “芳草画桥烟霭中”:通过“芳草”和“画桥”的描绘,展现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
  3. “宝陀大士本无相”:表达了观音菩萨超越形相的佛教理念。
  4. “一亭聊慰伏蛇功”:指观音亭是为了纪念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功绩而建。

修辞手法:

  • 对仗:“钱唐西湖三百寺”与“芳草画桥烟霭中”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美感。
  • 比喻:“芳草画桥”比喻西湖的美景,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观音亭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景和佛教文化的敬仰和赞美,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人文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湖:象征着美丽和宁静。
  • 观音亭:象征着宗教和文化。
  • 宝陀大士:象征着慈悲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宝陀大士”是指哪位佛教人物? A. 观音菩萨 B. 文殊菩萨 C. 普贤菩萨 D. 地藏菩萨 答案:A

  2. 诗中的“伏蛇功”是指什么? A. 观音菩萨降伏蛇妖的传说 B. 观音菩萨的修行功法 C. 观音菩萨的医术 D. 观音菩萨的智慧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李廌的诗有相似之处。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同样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可以进行对比阅读。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廌的《观音亭》:两者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多地表达了个人情感,而李廌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宗教和文化。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西湖志》:详细介绍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有助于深入理解诗中的背景。

相关查询

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 洛阳城外别皇甫湜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莫愁曲 琴曲歌辞。走马引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 谣俗 七夕 八月 鼓吹曲辞 上之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大寒索裘 得售其奸 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明灭可见 龙字旁的字 非字旁的字 债务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智小言大 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干字旁的字 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外方 磨而不磷,涅而不缁 债台高筑 包含谁的成语 长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