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僧》

时间: 2025-05-07 07:08:39

诗句

名林早出家,踪迹寄烟霞。

石鼎香焚篆,山厨饭熟麻。

清风翻贝叶,白日照昙花。

已绝红尘事,随缘度岁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8:39

原文展示:

名林早出家,踪迹寄烟霞。
石鼎香焚篆,山厨饭熟麻。
清风翻贝叶,白日照昙花。
已绝红尘事,随缘度岁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选择出家修行的决心,早早地与世俗生活告别,隐居于山林,寄情于烟霞之中。诗中描绘了宁静的修行生活:香气缭绕的石鼎,山中厨房煮熟的麻子饭;清风中翻动的贝叶和阳光下绽放的昙花。这一切都代表着远离红尘的宁静与满足,作者已然不再关心世俗的纷扰,而是随缘而活,度过岁月。

注释:

  • 名林:指名山大川,隐居之地。
  • 香焚篆:香在石鼎中燃烧,篆是古代的一种文字,借指香的气息。
  • 山厨:山中的厨房。
  • 贝叶:贝叶是指一种植物,象征着宁静。
  • 昙花:昙花一现,象征着短暂而美丽的事物。
  • 红尘事:指世俗的纷扰和琐事。
  • 随缘:随顺自然,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庸,明代诗人,生于士大夫家,受过良好的教育,擅长诗词。在明代诗坛上,徐庸的作品以清新脱俗、风格独特而受到赞赏。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徐庸隐居山林之后所作,反映了他对出世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在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许多士人选择隐居,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我修养。

诗歌鉴赏:

这首《僧》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开篇以“名林早出家”点明了诗人的身份,早早出家,显示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逃避。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石鼎香焚篆,山厨饭熟麻”展现了隐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石鼎中的香气与山厨中简单的麻子饭,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田园图景,表现出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喜爱。

“清风翻贝叶,白日照昙花”两句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的内心状态。清风与阳光的交融,使得这幅画面充满了生机与灵动,象征着诗人心灵的自由与愉悦。而“已绝红尘事,随缘度岁华”则是诗人的人生哲学,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脱与随缘而生的智慧,显示出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出世生活的理想与追求,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领悟。诗人在平淡的生活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满足,给予人们一种启发,提醒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和与从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名林早出家:诗人早早在名山大川中出家,表明他对世俗生活的拒绝。
  2. 踪迹寄烟霞:他的生活踪迹寄托于自然的烟霞之间,体现了他与自然的和谐。
  3. 石鼎香焚篆:石鼎中香气四溢,象征着修行生活的清净与安宁。
  4. 山厨饭熟麻:山中简单的饭菜,展现了生活的朴素与自在。
  5. 清风翻贝叶:清风拂动贝叶,描绘了自然的生动与诗人内心的悠然。
  6. 白日照昙花:阳光照耀下的昙花,象征着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7. 已绝红尘事:诗人已然超脱世俗的琐事,彰显了他的决心。
  8. 随缘度岁华:随顺自然,平和度过岁月,表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清风翻贝叶”比喻自然的和谐与诗人内心的自由。
  • 对仗:如“石鼎香焚篆,山厨饭熟麻”,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昙花象征短暂的美好,寓意人生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隐居生活为主题,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心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展现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领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名林:象征隐逸与清静。
  • 石鼎:象征修行的环境与仪式。
  • 贝叶:象征自然的平和与宁静。
  • 昙花:象征短暂而美好的时光。

这些意象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哲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清风翻贝叶”描绘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宁静的山水
    B. 繁忙的市井
    C. 动荡的战争
    D. 纷争的官场

  2. “已绝红尘事”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超脱世俗
    C. 向往权力
    D. 对抗现实

  3. 昙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永恒的美
    B. 短暂的美好
    C. 混乱的生活
    D. 复杂的情感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山中杂诗》 - 王维
  • 《归园田居》 - 陶渊明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中杂诗》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隐居山林的宁静生活,但徐庸的诗更强调内心的超脱与哲学思考,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写与人文情怀之间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隐士文化与中国诗歌》

以上是对《僧》这首诗的全面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哲思。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张叔挽诗二首 张叔挽诗二首 中秋玩月 游善应禅院 鱼上冰 次曾守初太守游山庄诗韵 江右闱中次答吴大参中秋韵 马兰花 卖花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跖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皓兽 厄字旁的字 东倒西歪 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阪泉 溶溶滟滟 目字旁的字 折节读书 驴唇不对马嘴 前思后想 黄皮刮廋 回文诗 匸字旁的字 鼻字旁的字 攧手攧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