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45:5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45:56
原文展示:
听琴 黄庚 〔宋代〕 一曲猗兰按玉徽,高山流水少知音。 纷纷耳听非心听,安得人间有子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听琴的情景,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诗中提到“一曲猗兰按玉徽”,指的是弹奏《猗兰操》这首曲子,用玉制的琴徽来调音。“高山流水少知音”则借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哀愁。最后两句“纷纷耳听非心听,安得人间有子期”强调了真正的理解需要心灵的共鸣,而非仅仅是耳朵的听觉,表达了对于真正知音的渴望。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庚,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于音乐和知音的深刻理解。这首诗可能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如听琴会或独自弹琴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于知音难寻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诗人感受到孤独和知音难觅的情感时创作的。在宋代,文人雅士常常通过琴棋书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琴作为“四艺”之一,尤其受到文人的喜爱。黄庚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真正理解和共鸣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表达了知音难寻的感慨。首句“一曲猗兰按玉徽”,以《猗兰操》这一琴曲名引入,暗示了琴声的优雅和高洁。次句“高山流水少知音”,借用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直接表达了知音难觅的主题。后两句“纷纷耳听非心听,安得人间有子期”,则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理解需要心灵的共鸣,而非仅仅是耳朵的听觉。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和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解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知音难寻的感慨和对真正理解的渴望。通过对琴声的描绘和对知音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解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猗兰”是指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首琴曲 C. 一种乐器 D. 一种玉器
“高山流水少知音”借用了哪个典故? A.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 B. 孔子与颜回的故事 C. 孟子与梁惠王的故事 D. 老子与庄子的故事
诗中“纷纷耳听非心听”强调了什么? A. 耳朵的听觉不重要 B. 真正的理解需要心灵的共鸣 C. 耳朵的听觉比心灵的共鸣更重要 D. 心灵的共鸣不重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