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0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1:48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
作者: 曹松 〔唐代〕
湘东山川有清辉,
袁水词人得意归。
几府争驰毛义檄,
一乡看侍老莱衣。
筵开灞岸临清浅,
路去蓝关入翠微。
想到宜阳更无事,
并将欢庆奉庭闱。
湘东的山川在阳光下闪烁着清澈的光辉,袁水边的词人得意地返回故乡。几处府邸争相发送毛义的文书,一乡的人们则期待着老莱子那古朴的衣服。筵席在灞岸旁的清水边摆开,通往蓝关的道路通向翠绿的山微。想到宜阳那里更无烦恼,便将欢庆的心情献给朝廷。
曹松,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多变,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的抒情诗,擅长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真挚,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友谊的深刻思考。
这首诗是送别友人曾德迈归故乡宁宜春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及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士人的生活状态与人际关系。
《送曾德迈归宁宜春》是一首充满了人情味的送别诗。全诗以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为背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情感。开头几句描绘了湘东的山川与袁水的美丽,营造出一种得意归来的氛围,展示了词人的成就与归乡的喜悦。接着,诗人通过描写地方官府的争相传递文书,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士人之间的竞争。
在宴席的描写中,诗人选择在灞岸的清水边举办筵席,体现了对自然与友谊的珍视。蓝关的提及,则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最后一句更是点出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鲜明,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故乡平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唐代士人的风范与情怀。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归乡的喜悦与对友人的祝福,体现了唐代士人对生活与理想的追求。诗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表现了诗人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诗中提到的“袁水”指的是哪个地区?
A. 湖北
B. 湖南
C. 江西
D. 四川
“老莱衣”象征着什么?
A. 奢华
B. 淡泊名利
C. 贫穷
D. 富贵
诗人在筵席上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悲伤
B. 欢庆
C. 忧虑
D. 无奈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全面了解《送曾德迈归宁宜春》这首诗的背景、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