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法界颂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6 02:32:19

诗句

木人睡足理精神,大地山河勿一尘。

不是解谈无口论,由来不及世间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2:19

原文展示

法界颂二首 其一 张嵲 〔宋代〕

木人睡足理精神,大地山河勿一尘。 不是解谈无口论,由来不及世间人。

白话文翻译

木人睡足了来调理精神,大地山河都不过是微尘。 不是因为能言善辩而无话可说,而是因为来不及与世间人交流。

注释

  • 木人:比喻无知无觉、无心无念的状态。
  • 理精神:调理精神,指修炼心性。
  • 大地山河:指世间万物。
  • 勿一尘:比喻世间万物都微不足道。
  • 解谈:能言善辩。
  • 无口论:无话可说,指超越言语的境界。
  • 由不:因为。
  • 世间人:指普通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嵲(1096-1148),字巨山,南宋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也有不少禅意诗作。这首诗体现了他的禅修体验和对世间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张嵲禅修或静思时所作,表达了他对世间万物的超然看法,以及对言语和交流的超越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木人”和“大地山河”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世间的超然态度。首句“木人睡足理精神”,以木人喻指无心无念的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次句“大地山河勿一尘”,进一步以大地山河为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过是微尘,强调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轻视。后两句“不是解谈无口论,由来不及世间人”,则表达了诗人对言语和交流的超越态度,认为言语无法真正表达内心的境界,也来不及与世间人交流。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木人睡足理精神:以木人喻指无心无念的状态,表达了诗人追求精神上的宁静与超脱。
  2. 大地山河勿一尘:以大地山河为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过是微尘,强调了诗人对物质世界的轻视。
  3. 不是解谈无口论:表达了诗人对言语和交流的超越态度,认为言语无法真正表达内心的境界。
  4. 由来不及世间人:说明诗人认为自己的境界来不及与世间人交流。

修辞手法

  • 比喻:使用“木人”和“大地山河”作为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 夸张:“大地山河勿一尘”夸张地表达了世间万物的微不足道。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的超然态度和对言语交流的超越,体现了诗人对禅修境界的深刻理解和体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木人:无心无念的状态,象征超脱。
  • 大地山河:世间万物,象征物质世界。
  • 勿一尘:微不足道,象征轻视物质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木人”比喻什么? A. 无知无觉的状态 B. 能言善辩的人 C. 世间人 D. 大地山河

  2. “大地山河勿一尘”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世间万物都微不足道 B. 大地山河很重要 C. 木人很重要 D. 世间人很重要

  3. 诗中的“解谈”指的是什么? A. 无话可说 B. 能言善辩 C. 超脱言语 D. 与世间人交流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
  • 苏轼的《题西林壁》: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的超然态度。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鸟鸣涧》与张嵲的这首诗都体现了对自然和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而张嵲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世间的超然态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嵲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风。
  • 《禅宗诗歌鉴赏》:介绍了禅宗诗歌的特点和鉴赏方法。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皂罗特髻 皂罗特髻 赋包头 春风袅娜 诔华贞烈女 春风袅娜 次冯艾子韵 春风袅娜 邱路看桃花 春风袅娜 瞻园春步 春风袅娜 其一 上元王胥庭司马召饮观剧 春风袅娜 和闰庵词,星樵 春风袅娜 咏风筝 春风袅娜 初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世匠 方寸地 文人学士 得过且过 阜字旁的字 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赏罚严明 春光 工字旁的字 玄字旁的字 亲操井臼 父字头的字 沟中之瘠 汗马之劳 殊选 包含歧的词语有哪些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