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0:32:51
原文展示:
肧腪造化妙天家,趁得辛夷未首花。
浊水淤泥还絮白,枯株朽树亦芳华。
长空光眩鸣皋鹤,厚地寒侵入宇蛇。
钜竹南墙清绝甚,一编孟子一瓯茶。
白话文翻译:
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奇妙,趁着辛夷花尚未盛开。
浑浊的水和淤泥中依然飘荡着白色的花絮,
枯萎的树木和腐朽的枝干也能显现出芳香的气息。
晴朗的天空中,光影闪烁,皋鹤在鸣叫;
厚重的土地上,寒气侵入了宇宙的空间。
高大的竹子映衬着南墙,清新而绝妙,
一卷《孟子》与一壶茶,恰似清雅的生活。
注释:
- 肧腪:形容大自然的美妙。
- 辛夷:一种早春开花的植物,象征春天的来临。
- 淤泥:指混浊的泥土。
- 芳华:形容花香四溢,或生命的美好。
- 鸣皋鹤:皋鹤在长空中鸣叫,象征清新自然的生活。
- 宇蛇:比喻寒气如同蛇一样侵入大地。
- 钜竹:高大的竹子,象征高洁的气节。
- 孟子:指《孟子》,儒家经典之一。
- 瓯茶:指盛茶的瓯器,象征清雅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咨夔,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涉及自然和人生哲理。他的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追和及甫雪》创作于宋代的一个春季,诗人通过描绘春日的自然景象,表达对生命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敬畏。
诗歌鉴赏:
此诗以春天的自然景象为主题,展现了生命的复苏与美好。开篇即以“肧腪造化妙天家”引出自然的奇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好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辛夷未首花”暗示春天的到来,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赞美。诗中“浊水淤泥还絮白”,用对比手法展现了即使在浑浊的环境中,依然能发现美的存在,体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长空光眩鸣皋鹤”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天空画面,鹤鸣声声,清新而动人;而“厚地寒侵入宇蛇”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与寒冷的入侵,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最后,通过“钜竹南墙清绝甚,一编孟子一瓯茶”,诗人营造出一种清雅的生活情境,似乎在说即使在纷扰的世界中,仍可寻得一份宁静与优雅。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哲理性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肧腪造化妙天家:大自然的造化真是奇妙。
- 趁得辛夷未首花:趁着辛夷花尚未盛开。
- 浊水淤泥还絮白:浑浊的水和淤泥中依然漂浮着白色的花絮。
- 枯株朽树亦芳华:枯萎的树木和腐朽的枝干也能显现出芳香的气息。
- 长空光眩鸣皋鹤:晴朗的天空中,光影闪烁,皋鹤在鸣叫。
- 厚地寒侵入宇蛇:厚重的土地上,寒气侵入了宇宙的空间。
- 钜竹南墙清绝甚:高大的竹子映衬着南墙,清新而绝妙。
- 一编孟子一瓯茶:一卷《孟子》与一壶茶,恰似清雅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侵入宇蛇”,寒气比作蛇,形象地表达了寒冷的侵袭。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长空光眩鸣皋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如“浊水淤泥还絮白,枯株朽树亦芳华”,通过排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生命的思考,以及在纷扰世界中寻求内心宁静的渴望。诗人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哲理性的思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辛夷:春天的象征,代表生命的复苏。
- 浊水淤泥:象征不完美的环境中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 皋鹤:象征高洁、自由的精神。
- 钜竹:象征坚韧与高洁的气节。
- 孟子:象征智慧与文化的积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辛夷”是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花
- C. 一种草
- D. 一种鸟
-
诗中“浊水淤泥”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生活的混乱
- B. 美的存在即使在艰难环境中
- C. 诗人的无奈
- D. 生命的消失
-
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战争的反思
- B. 对生命的赞美与思考
- C. 对爱情的追忆
- D. 对历史的沉思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自然与生命的主题,但表达的情感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的动荡。
- 王维《鸟鸣涧》:同样使用自然意象,强调内心的宁静与和谐,风格相近。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洪咨夔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诗词鉴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