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40: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2
江城梅花引(辛巳洪都上元)
作者: 刘辰翁 〔宋代〕
几年城中无看灯。夜三更。月空明。野庙残梅,村鼓自春声。长笑儿童忙踏舞,何曾见,宣德棚,不夜城。去年今年又伤心。去年晴。去年曾。不似今年,闲坐处却不曾行。忆去年人弹烛泪纵横。想见西窗窗下月,窗下月,是无情,是有情。
这几年城里没有看灯的热闹,夜里三更,明月高悬。野外庙宇旁的梅花已经凋零,村子里传来春天的鼓声。孩子们欢笑着忙着跳舞,哪里再见得到那昔日的繁华?去年和今年又让人伤心,去年是晴朗的日子,去年曾有过欢聚,而今却只是在这里闲坐,却不曾出门。回忆起去年的那个人,烛光下的泪水纵横交错。想要看到西窗下的明月,那窗下的月亮,既无情又有情。
刘辰翁(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江南的风光和人情,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本诗作于辛巳年,即宋理宗宝祐年间,正值元宵佳节,诗人感受到节日的气氛与个人情感的对比,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现实的感慨。
《江城梅花引》是一首充满浓厚情感的词作,诗人以元宵节的灯会为背景,描绘了自己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开篇即点明“几年城中无看灯”,引发读者对节日气氛的期待与失落。随着夜色的深化,月光洒落,映照着凋零的梅花和春天的鼓声,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诗中“长笑儿童忙踏舞”一语,将欢乐的儿童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情感的层次。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的欢愉,更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孤寂。最后几句中,诗人对去年的回忆中夹杂着泪水,表达了对逝去岁月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个人情感的孤独,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的描写,展现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长笑儿童忙踏舞”中,儿童的欢笑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形成了什么样的对比?
诗中“窗下月,是无情,是有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