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4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0:47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兄弟们同住在一起,应该相安无事,不要因为小事而起争执。眼前的孩子又是兄弟,以后要留给儿孙们作榜样来观看。
本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兄弟同居”这一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法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诗歌见长,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在唐代,家庭观念十分重要,法照创作此诗可能是呼吁兄弟之间应保持和睦相处,避免因小事而产生矛盾,以此影响后代。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兄弟间的和睦相处与包容心,反对因琐事而引发的争端。前两句“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直接表明了诗人的主旨——兄弟同住在一起,应该互相忍让,共同维护家庭和谐。诗人用“毫末”来形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强调了和睦的重要性。
后两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则进一步延伸出家庭和睦对后代的影响,孩子们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将来也会以此为榜样,传承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诗中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的期盼,也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强调长辈在家庭中应起到的榜样作用。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具有人生哲理的深度,引人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通过包容和忍让来维护亲情,为后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毫末”在诗中意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儿孙”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