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5-06 02:40:47

诗句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40:47

原文展示: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白话文翻译:

兄弟们同住在一起,应该相安无事,不要因为小事而起争执。眼前的孩子又是兄弟,以后要留给儿孙们作榜样来观看。

注释:

  • 兄弟:指亲兄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
  • 同居:一起生活,强调共同的生活环境。
  • 忍便安:忍耐是安宁的基础,指要有包容心。
  • 毫末:微小的事物,指无关紧要的事情。
  • 争端:争执和纷争。
  • 眼前:当前,指眼下的情况。
  • 生子:生育孩子。
  • 留与:留给,指将来留给后代的事情。
  • 儿孙:指后代子孙。
  • 作样看:作为榜样供后代观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无明显的典故,但“兄弟同居”这一主题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法照,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诗歌见长,语言简练,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在唐代,家庭观念十分重要,法照创作此诗可能是呼吁兄弟之间应保持和睦相处,避免因小事而产生矛盾,以此影响后代。

诗歌鉴赏:

《寄劝俗兄弟二首 其二》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家庭伦理观念,强调兄弟间的和睦相处与包容心,反对因琐事而引发的争端。前两句“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直接表明了诗人的主旨——兄弟同住在一起,应该互相忍让,共同维护家庭和谐。诗人用“毫末”来形容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强调了和睦的重要性。

后两句“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则进一步延伸出家庭和睦对后代的影响,孩子们在和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将来也会以此为榜样,传承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诗中不仅体现了对家庭和谐的期盼,也表现出一种责任感,强调长辈在家庭中应起到的榜样作用。

整首诗简洁而深刻,恰如其分地表达了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具有人生哲理的深度,引人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兄弟同居忍便安”:兄弟共同生活,只有忍让才能保持安宁。
    • “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而引发争执。
    • “眼前生子又兄弟”:眼前的孩子也是兄弟,强调亲情的延续。
    • “留与儿孙作样看”:希望他们以后能以这种和睦的方式生活。
  •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结构相对,增强了节奏感。
    • 比喻:用“毫末”比喻小事,形象生动。
  • 主题思想:强调家庭和睦的重要性,通过包容和忍让来维护亲情,为后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意象分析:

  • 兄弟:象征着家庭的团结与和睦。
  • 争端:象征着家庭内部冲突,提醒人们避免。
  • 儿孙:象征着家庭的未来,强调教育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兄弟和睦
    • B. 争执冲突
    • C. 个人奋斗
  2. “毫末”在诗中意指什么?

    • A. 大事
    • B. 小事
    • C. 财物
  3. 诗中提到的“儿孙”指的是?

    • A. 兄弟
    • B. 后代
    • C. 朋友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兄弟阋于墙》:强调家庭内部的争执与和谐。
  • 《春夜喜雨》:表现亲情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对比

  • 法照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强调兄弟情,但法照更注重家庭和睦的维护,而王维则表达了对兄弟的思念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颂古三十八首 飞来峡 送友人 晓起望五老芙蓉诸胜 夜入栖贤 与杨无见诸子初入罗浮路憩明月寺 仙岩即事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兼土 廾字旁的字 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相形见绌 事无常师 东三西四 士开头的成语 社会主义民主 金光盖地 腹热心煎 訞讹 包含兆的成语 耳字旁的字 蒱酒 影只形单 凵字底的字 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