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20: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20:33
登高兼送远,客泪一沾裳。
归棹随流水,乡心带夕阳。
秋高山落木,风急雁分行。
丛菊何情绪,篱边依旧黄。
这首诗描写了登高远眺时送别友人的情景,诗人感慨万分,眼泪湿了衣裳。离别的船只伴随着流水而去,诗人的乡愁在夕阳的映照下愈加浓厚。秋天的天空高远,山上的树木纷纷落下,急促的风中大雁正分散飞行。篱笆边的菊花依然是那样的黄色,显示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孤独。
孙云鹤,清代诗人,生于1730年,卒于1795年。其诗风清新晓畅,常以景抒情,表达个人的情感与对社会的感悟。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人情世态,具有一定的情感深度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写于壬寅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诗人送别伯兄东归。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具有登高望远、思念亲人的习俗,诗人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表达了对亲人的依依惜别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壬寅九日重庆关送伯兄东归》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思乡之情。开篇“登高兼送远”便表明了诗人身处的高地,既在登高望远,又在为朋友的离去而送行。诗人在这一刻的感触极为真挚,客泪沾裳,显示了他对离别的不舍。这种强烈的情感通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来,让读者能深切感受到那种离愁别绪。
“归棹随流水,乡心带夕阳”一句,诗人用“流水”象征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归棹随流,意味着离别的不可逆转,而夕阳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乡心的带着夕阳,恰如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在落日余晖中愈加浓烈。接下来的“秋高山落木,风急雁分行”则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秋景,山上落木象征着时光的流逝,风急的场景与飞散的大雁,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凄凉。
最后一句“丛菊何情绪,篱边依旧黄”则以菊花的常青和篱边的静默,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菊花在古代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但在此却透出一种无奈和愁苦。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对故乡的深情,情感真挚而细腻,意象丰富而生动。
整首诗表达了浓厚的离愁别绪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借助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伤感,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中“归棹随流水”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感受到的乡愁是如何体现的?
“丛菊何情绪,篱边依旧黄”中,菊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这两个作品与《壬寅九日重庆关送伯兄东归》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浓厚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