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许端夫兄弟二首时端夫出守当涂》

时间: 2025-08-10 01:51:33

诗句

灯火当年记马行,一时人物玩垂裳。

旧游乱后半芜没,新贵迩来多罪亡。

我有埙篪相应和,君同兰玉竞芬芳。

高文已见含元赋,不用研思古战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10 01:51:33

原文展示

灯火当年记马行,一时人物玩垂裳。
旧游乱后半芜没,新贵迩来多罪亡。
我有埙篪相应和,君同兰玉竞芬芳。
高文已见含元赋,不用研思古战场。

白话文翻译

回忆起当年夜晚的灯火,骑马游玩的情景,曾经的风华人物都衣袂飘飘。
旧日的游玩因乱世而半数消逝,新近的权贵中许多人因罪名而被贬亡。
我有埙和篪来相互应和,你我之间同样如兰花和玉石一般争相芬芳。
高雅的诗文已看到《含元赋》,无须再去思索古代的战场。

注释

  • 灯火当年:指过去灯火辉煌的夜晚,象征着美好记忆。
  • 马行:骑马行走,代表着自由与潇洒。
  • 人物:指当时的名士。
  • 玩垂裳:形容衣袂飘飘,风度翩翩。
  • 乱后半芜没:指经历战乱后,往日的快乐和游玩活动减少了。
  • 新贵迩来多罪亡:新来的权贵因罪名被贬或失势。
  • 埙篪:古代的乐器,象征文人的雅趣。
  • 兰玉:比喻高洁的品德和才华。
  • 高文已见含元赋:指诗人已领略到高雅的文学作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名士的怀念。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融入对古典文化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许端夫出守当涂之际,反映了诗人对昔日风华的追忆以及对当代权贵的批判。借助音乐和诗歌的交流,表达了对古典文学的崇敬与对人生短暂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回忆和现实的对比,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开头两句描绘了往日的灯火辉煌与骑马游玩,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洒脱。而随后的句子则转向现实,表达了对新贵权臣的失望和对旧游乐趣的怀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诗的最后两句则以乐器的相应和兰玉的比喻,强调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和对高雅文学的追求。

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和音韵的和谐,使得诗句朗朗上口。同时,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示出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理解,体现了其兼容古今的文人气质。这样的诗歌不仅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也让人思考当下的社会现象,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灯火当年记马行:记忆中,灯光下骑马的场景,象征着过去的快乐时光。
  2. 一时人物玩垂裳:当时的人物风姿绰约,衣袂飘飘,表现出一种潇洒的风度。
  3. 旧游乱后半芜没:经历动乱后,往日的游乐已大为减少,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4. 新贵迩来多罪亡:对新来的权贵的批评,指出他们因罪名而失势,反映了社会的变迁。
  5. 我有埙篪相应和:自己有乐器相伴,意味着诗人仍保持着对艺术的热爱。
  6. 君同兰玉竞芬芳:比喻与友人的情谊高洁而芬芳。
  7. 高文已见含元赋:已见到高雅的文学作品,展示出诗人的学识和品位。
  8. 不用研思古战场:不再需要去思考历史上的战争,反映出对历史的释然。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旧游乱后半芜没,新贵迩来多罪亡”,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人与兰玉相类比,表现出高洁的情感。
  • 象征:灯火、马行等意象象征着美好的记忆与自由。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社会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通过对比古今,诗人展现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灯火:象征着温暖与美好的回忆。
  2. 马行:代表自由与活力。
  3. 埙篪:象征文人的雅趣与情感交流。
  4. 兰玉:比喻高洁的品德与才华。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传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深刻省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贵迩来多罪亡”是指什么?
    A. 新来的权贵因功勋而受到重用
    B. 新来的权贵因罪名被贬
    C. 新来的权贵富有而受人尊敬

  2. 诗中“我有埙篪相应和”的意思是?
    A. 我有乐器来陪伴
    B. 我有乐器来表演
    C. 我有乐器来争斗

  3. “高文已见含元赋”中的“高文”指代什么?
    A. 诗人的作品
    B. 高雅的文学作品
    C. 古战场的文献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
  • 《山中问答》 by 王维:展现了对自然与生活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道的《和许端夫兄弟二首时端夫出守当涂》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后者则强调及时行乐的态度。两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有所不同,体现出各自的风格特点。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研究》
  • 《王之道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鄂忠武王书简帖赞 水乐洞 李西台退居诗帖赞 韩献肃 病中散步六绝 其五 设醮太平宫竣事呈偕行诸君二首 小春六花 绿萼梅 閒居六咏·晡饮 薛道祖二花诗帖赞 宗忠简赠陈秀才诗帖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癶字旁的字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建之底的字 总总林林 言字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冲冠怒发 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泛泛而谈 媚蝶 隘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翠羽明珰 刺唬疖 伟气 人生路不熟 恭喜发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