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8:00
瑞鹧鸪
作者: 王哲 〔元代〕
黄麦秀变随秋。
内烧身日日忧。
被儿孙长与便,
遭妻女每添愁。
中戚戚多般属。
内孜孜少得休。
弃金花如觉悟,
今专劝早回头。
这首诗描绘了黄麦在秋天的景象,诗人内心却因家庭琐事而烦恼不已。儿孙的牵挂让他无奈,而妻女的烦恼又增添了他的忧愁。家庭的关系复杂而纠结,内心的焦虑让他难以得到片刻的安宁。诗的最后,诗人似乎意识到放弃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更为重要,因此劝自己要尽早回头反省。
王哲,生活在元代,是一位典型的文人。其作品常反映家庭生活的琐碎与烦恼,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这首诗创作于王哲面对家庭责任和社会压力的时期,他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放下负担、珍惜内心宁静的向往。
《瑞鹧鸪》是一首反映家庭责任与内心忧虑的诗作。诗中,王哲以“黄麦”的秋日景象开篇,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变化,而他内心的焦虑则如同“内烧身”的火焰,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他。诗的叙述从家庭的繁杂关系切入,通过对儿孙、妻女的描写,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愁苦。这些情感的积累使得诗人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放弃对金钱和名利的执着,寻求内心的宁静和自我反省。
王哲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语言简练而富有表现力,尤其在对家庭关系的描绘上,展现了深刻的洞察力。诗的最后几句,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鼓励人们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安宁。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困境,也折射出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
此诗的主题在于对家庭责任和个人内心焦虑的深刻反思,提倡放下对名利的追求,回归内心的安宁与自我觉悟。它传达了对生活真谛的思考,引导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平静。
诗中“黄麦”象征什么?
作者通过哪种方式表达内心的忧虑?
诗的最后几句在劝告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