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瑞鹧鸪 劝道友》

时间: 2025-05-05 15:55:57

诗句

清虚虽好恋家缘。

著甚因由上得天。

顶戴恩山犹论道,身居苦海尚擎拳。

是非窟里功难就,名利丛中果怎圆。

若不回头寻出路,如何只恁做神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55:57

原文展示:

瑞鹧鸪 劝道友
马钰 〔元代〕

清虚虽好恋家缘。
著甚因由上得天。
顶戴恩山犹论道,
身居苦海尚擎拳。
是非窟里功难就,
名利丛中果怎圆。
若不回头寻出路,
如何只恁做神仙。

白话文翻译:

虽然清静空虚的生活很好,但我对家庭的眷恋依然深厚。
究竟是什么原因才能使我登上天界呢?
即使头顶着恩山,仍然需要讨论修道的道理;
身处苦海之中,难道还要继续挥舞拳头吗?
在是非之地,功劳是难以获得的;
在名利的丛林里,果实又怎么能圆满呢?
如果不回头寻找出路,
又如何能做到真正的神仙呢?

注释:

  • 清虚:指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清静而虚无。
  • 恋家缘:对家庭的感情和牵挂。
  • 顶戴恩山:指受到了尊重或恩惠的状态。
  • 身居苦海:身处于艰难困苦的环境中。
  • 擎拳:抬起拳头,象征着对抗或争斗。
  • 是非窟:是非之地,指纷争或争论的地方。
  • 名利丛:名与利交织的环境,象征复杂的人际关系。
  • 回头寻出路:意识到困境并寻找解决的办法。

典故解析:

此诗提到的“神仙”象征着超脱尘世、追求理想境界的修道者。元代时期,文人对道教文化有浓厚的兴趣,追求“清虚”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反映出当时社会对名利的反思和对内心平和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以其道教思想和诗词创作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体现出对自然、人生和道理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瑞鹧鸪 劝道友》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名利纷争的时期。诗人以道教的观点劝诫朋友,提醒他们在追求名利的过程中要保持内心的清静,寻找真正的出路。

诗歌鉴赏:

《瑞鹧鸪 劝道友》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厌倦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的开头“清虚虽好恋家缘”,直接点出诗人内心的矛盾:虽然向往清静的生活,但家庭的牵挂让他难以完全放下。接着,诗人用“顶戴恩山犹论道”来描绘即使拥有高位和恩惠,依然需要探讨修道的真谛,显示出他对世俗名利的淡然。

接下来的几句,“身居苦海尚擎拳”,用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人们在生活困境中斗争的无奈。诗人直言在是非之地难以成就,名利的争夺让人难以获得真正的圆满,揭示了追求功名的困境。

最后两句以反问的方式,指出了回头寻找出路的重要性,强调了内心的修行和自我反省,这也是诗的主题:真正的“神仙”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通过内心的觉醒和清静的追求而得以实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虚虽好恋家缘:虽然追求清静虚无的生活是好的,但对家的眷恋让我难以割舍。
  2. 著甚因由上得天:究竟什么样的原因才能让我实现超脱的理想?
  3. 顶戴恩山犹论道:即使我受到了尊敬和恩惠,仍需讨论修道的真理。
  4. 身居苦海尚擎拳:身陷苦难之中,难道还要继续与之对抗?
  5. 是非窟里功难就:在纷争的地方,成就是很难实现的。
  6. 名利丛中果怎圆:在名利的丛林中,真正的收获又如何能圆满?
  7. 若不回头寻出路:如果不反思自己,寻找出路,
  8. 如何只恁做神仙:又如何能真正成就内心的仙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清虚”和“恋家缘”,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生活比作“苦海”,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艰辛。
  • 反问:结尾的反问句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思考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名利的反思,提倡内心的宁静与自省,强调寻找内心的真实出路,真正的“神仙”并非外在的追求,而是一种心灵的境界。

意象分析:

  • 清虚:象征着理想的生活状态,内心的平和。
  • 苦海:象征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
  • 恩山:象征外在的荣华富贵与社会地位。
  • 神仙:象征理想的境界,是对内心归属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清虚”,它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A. 追求财富
    B. 内心的宁静
    C. 对家庭的眷恋
    答案: B

  2. “身居苦海尚擎拳”这句诗中“苦海”指的是什么? A. 生活中的困境
    B. 自然环境
    C. 家庭生活
    答案: A

  3. 诗的最后两句强调了什么? A. 追求名利的重要性
    B. 内心的反省和寻找出路
    C. 对家庭的思念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马钰的《瑞鹧鸪》中的“恋家缘”相呼应,但李白更侧重于情感的直接表达。
  • 《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人生的旅途与追求,与马钰的思考相似,但侧重于对自然景象的描写。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文学》

相关查询

送梁士衡归余杭 送漳赴分宁尉 熊子复惠十诗作长句谢之 送杜少卿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七首 其五 水调歌头 其三 寄陆务观 采箬亭 次韵赵任卿至北苑二首 其二 初见龟山塔 送杨安止罢信幕赴调 入冬苦雨祷晴幸应刘若讷惠诗为贺因次其韵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智开头的成语 溺音 包含耐的成语 金钗细合 独具一格 金挺 至字旁的字 啾嚄 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讨恶剪暴 南梁 尸字头的字 提手旁的字 手字旁的字 骄稳 百衣百随 绝后光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