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20: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20:42:06
两鸟相酬声沸天,治平重新一啼鹃。
鸳鸾鸥鹭无栖处,缄口于今三百年。
两只鸟在空中鸣叫,声音震动了天空,
治国安民的局面重现时,听到了一声杜鹃的啼叫。
鸳鸯、鸥鸟和鹭鸶没有栖息之地,
至今闭口无言已经三百年。
诗中提到“治平”与“杜鹃”相联系,反映出历史上盛世与乱世的对比。杜鹃鸟的啼叫常常被用作时局变化的象征,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盼。
作者介绍:陈普,宋代诗人,以其清新流畅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与社会变革之际,陈普通过对鸟鸣的描绘,隐喻了对于国家治平的渴望以及历史上屈辱的回顾。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中鸟类鸣叫的描写,巧妙地结合了历史与现实。开篇的“两鸟相酬”展现了生机与活力,给人以希望的感觉。然而,随即而来的“治平重新一啼鹃”则暗示着历史的反思,杜鹃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安与哀愁。
“鸳鸾鸥鹭无栖处”一语,更是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无奈与失望。这些水鸟虽美,却没有栖息的地方,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最后一句“缄口于今三百年”,更是直指历史的沉重,仿佛在呼唤着人们对于正义与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深邃,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流露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期盼,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与对未来理想的追求,揭示了在动荡中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不仅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历史的深刻内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治平”指的是什么?
A. 国家安定
B. 经济繁荣
C. 文化昌盛
答案:A
“缄口于今三百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望
B. 希望
C. 厌倦
答案:A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A. 山水
B. 鸟类
C. 花草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二者都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对未来的渴望,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