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06: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06:43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
作者:王十朋 〔宋代〕
畏日炎炎,梵香一炷熏亭院。
鼻根充满。好利心殊浅。
贝叶书名,名义谁能辨。
西风远。胜鬟不见。
喜见琼花面。
白话文翻译:
在炎热的阳光下,我感到畏惧,亭院里熏着一炷梵香。
香气充盈鼻腔,然而我心中的贪欲却是如此肤浅。
贝叶上书写的名字,究竟是谁能辨认得出呢?
西风远去,曾经的美丽女子已不再见。
我喜悦地看到琼花的面容。
注释:
典故解析:
“贝叶书名”暗指古代的文献记录方式,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传承;“琼花”在古代诗词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具有高雅之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十朋,字子真,号云峰,宋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美的词风著称。其词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词作于王十朋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之际,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受。
诗歌鉴赏:
《点绛唇 其十四 艳香茉莉》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的词作,诗人在炎热的夏日中,通过梵香的熏陶,感受到那种清幽与宁静。词中“鼻根充满”一句,浓烈的香气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对心灵的抚慰。王十朋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追求名利,另一方面却又感到内心的空虚与肤浅。这种对人性深刻的洞察,使得整首词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词中提到的“贝叶书名”,不仅是对文化传承的思考,也隐喻着对自我身份的迷茫和对外界名利的困惑。而“西风远”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结尾处提到的“喜见琼花面”,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虽然过去的美丽女子已不再,但那份对美的向往依然存在。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通过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清新而又深刻的艺术效果,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与人事的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美的流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展现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情感的细腻流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梵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佛教用香
C. 书法作品
“好利心殊浅”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利益的追求深刻
B. 对利益的追求肤浅
C. 对利益的无所谓
“西风远”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回忆
B. 时间的流逝
C. 友情的消逝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十朋的《点绛唇 其十四》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逝去时光的惋惜,但王十朋更侧重于内心的矛盾与深刻思考,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细腻与婉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