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3: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3:03
此生无耽嗜,独具爱书癖。
旁搜固未暇,乍见亦略识。
尘土苦见污,更苦官事逼。
纸灯既自剪,竹牖仍仆织。
山邑少文献,有亦何自觅。
随行五升郗,一岁无滴沥。
向来长安市,阅之常竟夕。
怅然梦里去,莽莽云雨侧。
哦此谓寒螀,夜漏三十刻。
这一生我没有其他的嗜好,唯独热爱读书。
虽然旁边寻找书籍的时间并不充裕,偶尔看到也只是略知一二。
尘土让我感到苦恼,更苦的是官事的逼迫。
我自己剪了纸灯,竹窗仍旧是我亲手编织的。
我所居住的乡村文献稀少,即使有也难以寻觅。
随身带着的五升书籍,一年中居然没有一滴墨水落下。
回忆起长安时光,整夜阅读书籍。
怅然若失,梦中似乎回到那莽莽云雨的地方。
我所说的就是这种孤独的感觉,夜深时分已过三十刻钟。
作者介绍:周文璞,宋代诗人,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抒情和描写生活为主,常表现出对书籍的热爱与对现实的思考。他在诗中常常流露出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周文璞的晚年,反映了他对读书的热爱以及因官务繁忙而感到的无奈与孤独。诗的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文人常常面临着官职与个人理想之间的矛盾。
《夜坐读书》是一首展现个人精神追求与现实冲突的诗作。诗中,作者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对书籍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无奈。他在诗的开头便表明自己的生活态度,宁愿沉浸在书籍的世界中,也不愿被其他世俗的事物所干扰。接着,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在求知过程中所遭遇的诸多困难:书籍的稀少、官务的繁忙等。他用“纸灯”和“竹牖”这两个意象,传达出一种自我安慰的情感,尽管环境艰苦,却依然能在夜晚独自读书,感受那份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长安的读书时光,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失落。最后一句“夜漏三十刻”不仅描绘了时间的流逝,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书籍的热爱,也有对现实的沉思,展示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文化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热爱与追求,但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质疑,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孤独与执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作者的主要嗜好是什么?
A) 听音乐
B) 爱书
C) 写诗
诗人提到的“纸灯”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A) 竹子
B) 纸
C) 金属
诗人对现状的情感是?
A) 满足
B) 无奈与失落
C) 快乐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