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9:46: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9:46:19
瑞鹤仙 月照洞庭
素秋天似水,更夜色呈鲜,物华殊丽。
山堂兴无际。见团圆月照,洞庭深邃。
清风匝地,但处处昭彰德被。
遍恒沙朗射晴空,千古秀凝青桂。
高贵。随形应现,鉴物无私,碧霄呈瑞。
孤然爽异。辉法界,显灵慧。
放清光万道,入户穿窗,皎皎昏蒙普济。
愿凡夫,早悟圆明,尽知此理。
秋天的天空如水般清澈,夜色显得格外明亮,万物显得不同寻常,华美而独特。山中的厅堂无边无际,月光洒在洞庭湖上,显得深邃而静谧。清风吹遍大地,处处彰显着德行的光辉。遍地的沙粒在晴空下闪耀,千古的美景凝聚在青桂之中。高贵的事物随形而现,照见万物而无私,碧空中呈现祥瑞。孤独而清爽,光辉照耀法界,显现出灵性的智慧。清光四射,穿过窗户,洒落在每一个角落,照亮昏暗的世界,普及慈悲。希望世人早日领悟这圆满的道理,明白其中的奥义。
长筌子,元代诗人,生活在元朝时期, 是当时文人中较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富有哲理和情感,风格独特。
《瑞鹤仙 月照洞庭》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反映出内心对美好与和谐的向往。
《瑞鹤仙 月照洞庭》是一首抒情的词作,表达了诗人对秋天夜晚的赞美和对自然美的感悟。开篇以“素秋天似水”引入,描绘了秋天的清澈与宁静,诗人在此情境中体验到一种超然的美丽,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感受。接着,诗人通过“团圆月照,洞庭深邃”将月光与湖泊结合,表现出一种和谐美。此处的洞庭湖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呈现,更是心灵的寄托,代表了诗人对人世间美好情感的寄托。
诗中的“清风匝地”与“遍恒沙朗射晴空”一联,展现出一种悠远的自然景象,清风与明月相得益彰,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宇宙。诗人通过描绘这些自然景象,试图寻找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与宁静。最后的“愿凡夫,早悟圆明”,则是对世人的一种劝诫,希望人们能够懂得更深层次的道理,达到心灵的圆满与明晰。
整首词在结构上层层递进,从清秋的景象到内心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整首诗歌传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心灵觉悟的追求,体现出一种超越尘世的哲理思考。
诗中“素秋天似水”中的“素”字指的是什么?
A. 颜色
B. 清澈
C. 纯洁
“团圆月照”中的“团圆”强调了什么情感?
A. 孤独
B. 和谐
C. 悲伤
诗的最后一句希望世人能够早日领悟的是什么?
A. 物质
B. 道理
C. 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