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29:32
瑞鹤仙
作者:易顺鼎 〔清代〕
绿杨天影窄。正人倚东风玉骢嘶别。
缃桃落如雪。把春愁吹入,紫箫都裂。
低鬟半怯。向花前带鸳亲结。
最无端舞罢妆慵,点点暗尘帘额。
记得。剪灯留话,倚扇传歌,旧家时节。
仙蓬堕劫。有谁念,凤城客。
尽瑶情易感,钿盟难恃,付与占床燕月。
尚依稀一段,兰云梦痕未灭。
全诗翻译:
绿柳摇曳,映照的天空显得狭窄。正当人倚靠在东风中,骑着玉色骏马,感慨离别。
缃色的桃花如雪般纷纷落下,把春天的愁绪都吹进了裂开的紫色笛声中。
她低垂的发髻显得有些怯生生的,走到花前与鸳鸯亲吻相结。
无端的舞蹈已罢,妆容显得慵懒,点点暗尘落在了帘额上。
我记得,曾经在灯下剪烛留话,倚着扇子传唱旧歌,怀念那旧日时节。
仙界的蓬莱遭遇劫难,谁还记得那凤城的客人?
满怀的情感容易感动,但钿合的盟约却难以依靠,最终只能将这份情感付与占据床榻的燕月。
依稀间,仍有一段兰云的梦痕未曾消散。
典故解析:
“仙蓬堕劫”意指美好的境界遭到破坏,可能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仙境有关,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作者介绍:
易顺鼎(约1640—1711),清代诗人,字云亭,号石斋,浙江人。他以词作著称,风格清丽,情感细腻。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离愁别恨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清代,可能受到当时社会变迁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表达了对美好记忆的追忆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
《瑞鹤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象绮丽的词作。开篇描绘了绿杨摇曳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柔和的春日氛围。诗人将离别的愁绪与春天的美景交织在一起,让人倍感惆怅。缃桃如雪的描写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仿佛在诉说着那些逝去的美好。
随着词句的深入,诗人用“紫箫都裂”来形容内心的悲伤,极具表现力。低鬟半怯的女子形象,展现了柔弱与怯懦,增添了词作的情感层次。接着,记忆的回溯让人感受到温暖与失落交织的复杂情感,剪灯留话的场景让人忍不住想起那些美好的往昔。
最后,诗人以“兰云梦痕未灭”结束,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与感慨,似乎在诉说着对逝去爱情的缅怀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内心深处对爱情和美好记忆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美好爱情和青春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无奈。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未来的迷惘。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缃桃落如雪”中的“缃桃”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水果
D. 一种鸟
诗中提到的“紫箫”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美好回忆
C. 音乐与情感
D. 自然景色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离愁别恨
B. 生活的烦恼
C. 自然的美丽
D. 战争的悲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与解读,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瑞鹤仙》的深刻内涵,也能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