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5:5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5:57:50
木绵花发似春风,不信登临是岁终。
百粤晴江山色外,六时行径水声中。
自来下土为游子,肯料东林别远公。
他夜相思何处望,白云天上佛灯红。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气息,木绵花开得如春风般温柔,难以相信此时已接近年末。晴朗的江山在眼前展现,伴随着潺潺的水声。我自小在这片土地上游玩,怎知在东林与远公的别离如此遥远。夜里思念之时,不知该向何处眺望,只有白云之上那红色的佛灯指引着我。
陈恭尹,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他的诗作常常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诗中展现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
这首诗以木绵花开为引子,唤起春天的温暖与生机,表现出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离别的感伤。开篇“木绵花发似春风”,通过比喻的手法,营造出一幅春意盎然的画面,让人不禁沉浸其中。接下来的“百粤晴江山色外”,则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广阔的自然景观,增强了诗的空间感。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通过“自来下土为游子”点明自己与故乡的深厚联系,流露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同时,诗中提到的“东林别远公”,则是对友人的深情牵挂,表现出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无奈。
最后两句“他夜相思何处望,白云天上佛灯红”将思念的情感引向了更高的境界,在深夜的孤独中,诗人向往着那遥不可及的佛灯,象征着信仰与希望。这种情感的升华,使整首诗更具哲理性,令人深思。
整首诗围绕着离别与思念,表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友人的牵挂,同时也反映了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的思考。
木绵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秋天
B. 春天
C. 冬天
D. 夏天
“东林别远公”中的“远公”指的是谁?
A. 诗人的父亲
B. 诗人的朋友
C. 诗人的师傅
D. 诗人的爱人
诗中提到的“白云天上佛灯红”中,佛灯象征什么?
A. 财富
B. 信仰与希望
C. 名声
D. 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