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5:1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5:16:51
一步一愁新,轻轻恐陷人。
薄光全透日,残影半销春。
蝉想行时翼,鱼惊蹋处鳞。
底虚难驻足,岸阔怯回身。
岂暇踟蹰久,宁辞顾盼频。
愿将兢慎意,从此赴通津。
每走一步都带来新的愁苦,我轻轻地走着,生怕会陷入其中。微薄的光线透过日头,残留的影子让春天显得苍白。蝉想要飞翔的翅膀,鱼儿在水面惊起时闪烁着鳞片。脚下的空虚让我难以驻足,宽阔的岸边让我怯于回身。哪有时间再徘徊久留,宁愿频频回头,愿意怀着谨慎而小心的心情,从今往后奔赴那通往彼岸的渡口。
张萧远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著称,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表达个人的感受。
《履春冰》创作于春季,诗人通过描写春日行走的感受,表达内心的忧愁与思索。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的感叹,也有对人生道路的不安和迷茫。
《履春冰》是一首通过细腻描写表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春日的行走中,感受到一份愁苦,似乎每一步都在触碰到心底的忧虑。微弱的光线透过日光,映射出春天的残影,暗示着春天的短暂与易逝。蝉的想象与鱼的惊跃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然而在这美丽的景象中,诗人却感受到了脚下的虚无与不安。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宽阔的岸边让诗人感到犹豫,似乎在暗示生活的选择与变迁。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愿意以谨慎的态度面对未来,渴望踏上新的旅程,尽管心中仍存疑虑。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人生的脆弱,让人深思。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在行走中对内心忧愁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待。
诗中“一步一愁新”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轻松愉快
B. 忧愁不安
C. 安静平和
“薄光全透日”中的“薄光”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光
B. 微弱的光线
C. 灯光
诗的最后一句“愿将兢慎意,从此赴通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态度?
A. 随意而行
B. 小心谨慎
C. 逃避现实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