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3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34:30
我有太古室,弃在城西隅。
其下清泠渊,浸漾为陂湖。
谁欤亭其间,疏凿辟榛途。
年年荷花时,拿舟侣鸥凫。
下饮空明光,倒摘青珣玕。
北陟峰巀嶪,南窥洞盘纡。
乳藻发自然,状态难为摹。
南华与道德,玄化归空无。
谁云古仙逝,蜕此真人趺。
悠然濯尘缨,恍若弄元珠。
侧凌百尺潭,欲纵千石䒀。
神膏溢盆盎,寒磴罗笙竽。
贤哉李给事,胜赏诚独殊。
如何千载下,清源日淹芜。
自哂昂藏躯,掊弃同康瓠。
不置江海间,焉能出樊笯。
敢希隐山隐,聊入壶公壶。
高枕北牖风,宁非羲皇徒。
我有一间古老的房子,遗弃在城西的角落。
它下面是清澈的深渊,波光荡漾如同湖泊。
谁在亭子里,疏通了开辟的丛林小道。
年年荷花盛开时,我和朋友划船嬉戏。
下水饮取那明亮的光影,顺手摘下青色的珊瑚果。
北边攀登高峰,南边眺望曲折的洞穴。
水草自然生长,状貌难以描摹。
南华经与道德经,玄妙之理归于空无。
谁说古代的仙人已经逝去,化身为这位真人坐着。
悠然洗净尘埃的衣缨,仿佛在玩弄元珠。
侧身凌空的百尺深潭,想要纵身跃入千石的深渊。
神膏溢满盆盎,寒冷的石阶上摆放着笙和竽。
李给事真是贤人,赏识的眼光确实独特。
如何在千载之后,清源却日渐淹没杂草。
我自嘲身躯庞大,抛弃同康的瓠子。
不把自己置于江海之间,怎能走出囚笼。
敢于向隐山隐者求教,聊聊进入壶公的境地。
高枕北窗吹来的风,岂不是羲皇的徒弟。
作者介绍:邓辅纶,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诗作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士人追求隐逸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反思。
《出城西门游隐山诸洞》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自然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隐山的清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开头几句便设定了诗的基调,诗人用“太古室”与“清泠渊”勾勒出一个宁静而古老的场景,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与人类的渺小。
接着,诗人通过描写荷花、船只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田园风光。诗中的“南华与道德”展示了道家思想的渊源,诗人将哲学与自然结合,进一步提升了诗的意境。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面对世俗的纷扰时,诗人选择了隐逸的道路,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最后,诗人反思历史的变迁,感叹清源的逐渐淹没,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纯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太古室”指的是什么?
“南华与道德”指的是哪种思想?
诗中提到的“清源日淹芜”意味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