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6:3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38:00
《六州歌头 自述》
作者: 王易 〔清代〕
南州词客,自号太憨生。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
止髫龄,便作梁园客。喜谈论,工吟啸,爱风月,厌尘俗,懒趋迎。
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一点书灯,尽微吟漫饮,独坐尽三更。
三五良朋慰孤零。时相过从,剪残烛,对尊酒,学清评。
好春侯,趁风日,出郊坰,最怡情。每风朝雨夕,怨秋色,怕秋声。
庭闱内,敦孝友,各无争。傥许挈家离俗,惟自适,宁慕高名。
间抱琴携酒,水碧共山青,长醉无醒。
南方的词客,自称太憨生。外表坚硬如石,内心却温柔如水,眼睛晶亮。
在童年时期,就成为了梁园的客人。喜欢谈论,善于吟唱,热爱风花雪月,厌恶世俗纷扰,懒于迎合。
一间小屋,一张床,一个书桌,一壶茶。微弱的书灯下,悠然吟咏,独自坐到深夜三更。
三五个好友相聚,慰藉孤独。偶尔聚会,剪下残烛,举杯对饮,学习清评。
趁着春天的好时光,借着风日,外出到郊野,最为惬意。每当风起雨落,怨恨秋天的景色,惧怕秋天的声音。
在家中,和睦孝顺,各自安宁。若能抛弃世俗,追求自我,宁愿向往高名。
间或抱琴携酒,水碧山青,长醉不醒。
作者介绍:王易,清代诗人,性情洒脱,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世俗的对立。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喜欢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的闲适生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王易的隐逸生活时期,表达了他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友谊的向往。
《六州歌头 自述》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自由、闲适生活的热爱。诗中描写了南方的词客,展现出一种脱俗的生活态度。诗的开篇用“形如石,心如水,目如晶”来描绘自己的外貌与内心,突出了与世俗的区别。接着,诗的叙述者表达了对风月的喜爱和对尘世的厌倦,表明了他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追求。在生活的细节中,诗人通过一室一床、一案一瓯茗的简朴描写,营造出一种安静的氛围,独自吟咏到深夜,体现了对孤独的接受与珍惜。
三五良朋的相聚,既是对孤独的慰藉,也是对友谊的珍视。剪残烛、对尊酒的情景,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也传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人在对春天的向往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然而在秋天的怨恨与恐惧中,也反映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最后,诗人提到希望抛弃世俗,追求自我理想,表达了对高洁名节的向往。整首诗在闲适中透露出深邃的思考,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哲学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独特的精神面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索了文人对自由、友谊和自然的向往,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我价值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王易自号什么?
诗中提到的“独坐尽三更”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人对秋天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