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7 03:4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41:40
六州歌头 偕慧素登峨眉山绝顶
作者: 张伯驹
相携翠袖,万里看山来。
云鬓整,风鬟靘,两眉开,净如揩。
独秀西南纪,镇梁益,通井络,齐瓦屋,
蟠岷嶓,接邛崃。
绝壁坪深洞古,神龙会隐蓄风雷。
听下方钟声,烟雾起芒鞋。
飞瀑喧逐,挂丹崖。
又神灯灿,佛光幻,卿云烂,锦霞堆。
开粉本,图鳞甲,砌琼瑰,绝尘埃。
玉立千峰回,银色界,雪皑皑。
渺人海,笑万事,等飞灰。
阴壑阳岩苍莽,看缥缈双影徘徊。
载将西阁笔,直上睹光台,一扫昏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慧素一同登上峨眉山绝顶的壮丽景象。词句中,翠袖相携,远眺万里山川,描绘了登高望远的情景。云鬓整齐,风鬟轻扬,眉目清秀,犹如刚刚拭过的面容,表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这里提到的“独秀西南”,强调了峨眉山的雄伟与独特。绝壁深洞,似乎神龙隐匿于此,暗示着自然的神秘力量。钟声悠扬,烟雾缭绕,飞瀑轰鸣,描绘出大自然的壮丽景观。诗中还提到神灯、佛光等,突显了佛教文化的影响。最后,诗人以“笑万事,等飞灰”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直上睹光台,一扫昏霾”则表现了对理想与光明的追求。
作者介绍
张伯驹,近现代著名诗人、书法家,深受传统文化熏陶。他的作品常常融合古典与现代元素,情感细腻,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张伯驹登峨眉山时,时值风和日丽,心境开阔,激发了他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六州歌头 偕慧素登峨眉山绝顶》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诗人展现了峨眉山的壮丽与神秘。诗中多次运用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得整个诗歌更具音韵美和视觉冲击力。诗人通过与慧素的相携,隐喻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传达出一种心灵的共鸣。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深刻地反映了对世事的淡然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人以自然景观为背景,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尤其在“笑万事,等飞灰”一句中,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同时也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整体上,这首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透露出哲理的深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相携翠袖,万里看山来。
描述诗人与慧素携手登山,远望山川的情景。
云鬓整,风鬟靘,两眉开,净如揩。
形容两人的容貌清新,给人以愉悦的印象。
独秀西南纪,镇梁益,通井络,齐瓦屋,
描绘峨眉山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壮丽景观。
蟠岷嶓,接邛崃。
进一步强调与周边山脉的关系。
绝壁坪深洞古,神龙会隐蓄风雷。
表达自然的深邃与神秘。
听下方钟声,烟雾起芒鞋。
描绘远处传来的钟声与自然的烟雾交织。
飞瀑喧逐,挂丹崖。
形容瀑布奔流的壮观场面。
又神灯灿,佛光幻,卿云烂,锦霞堆。
引入佛教文化的元素,增添灵动的气氛。
开粉本,图鳞甲,砌琼瑰,绝尘埃。
体现诗人对美的追求,追忆自然的纯粹。
玉立千峰回,银色界,雪皑皑。
展现山峰的玲珑剔透与雪白的美丽。
渺人海,笑万事,等飞灰。
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反映出一种豁达。
阴壑阳岩苍莽,看缥缈双影徘徊。
形容自然景象的对比与变化。
载将西阁笔,直上睹光台,一扫昏霾。
表达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决心。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描绘峨眉山的壮丽景色,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感悟,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翠袖”象征什么?
“飞瀑喧逐,挂丹崖”中的“飞瀑”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