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07: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07:05
僧雍野堂赞
作者:陈著 〔宋代〕
野堂之野,大千世界。
野堂之堂,匪茅一把。
也无籓篱,也无閒架。
风月往来,云壑上下。
空空洞洞,规模广大。
是真非真,是假非假。
善哉善哉,无成无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空旷的野堂,象征着无限的自然与自由。野堂之野,就像是大千世界,广阔无垠;而其堂却不是一把草茅搭成的简陋之处。这里没有围栏,也没有任何闲杂之物,既没有人为的限制,亦没有繁琐的装饰。风与月在此往来,云与山在此上下流动,整个环境显得空空荡荡,规模广阔。这里的真实与虚假都变得模糊不清,最终达到了“无成无坏”的境地,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作者介绍:陈著,生于宋代,是一位僧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一个隐居的环境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受时代影响,诗人常常通过简练的语言来探讨哲学与人生的意义。
《僧雍野堂赞》以简练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空旷而自然的聚居之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纷争的超脱。诗中通过对“野堂”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与世无争的理想境界,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诗的开篇便将“野堂”与“大千世界”相提并论,展现了其广阔性和无限可能。接着,诗人指出这座堂屋的简陋,既是对物质世界的告别,也是向精神世界的探索。通过描绘风月、云壑,诗人不仅塑造了一个优美的自然景象,也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变化。
诗的最后几句则引导读者思考真与假、成与坏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整个诗歌的情感基调可谓清新脱俗,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探讨了真与假、成与坏的哲理,反映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野堂”象征什么?
“也无籓篱,也无閒架”表达了什么?
诗中“是真非真,是假非假”反映了什么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