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西江月(和李参政)》

时间: 2025-05-02 18:13:21

诗句

识贯事中枢纽,笔开象外精神。

传观弓力异常钧。

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

啄残楼老付谁论。

谩要睡馀支枕。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13:21

原文展示:

西江月(和李参政)
作者: 叶适 〔宋代〕

识贯事中枢纽,
笔开象外精神。
传观弓力异常钧。
衣我六铢羞问。
周后数茎命粒,
鲁儒一点芳心。
啄残楼老付谁论,
谩要睡馀支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入理解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作者以“识贯事中枢纽”开篇,意思是识别和理解事物的关键所在。接着提到用笔写作时所流露出的灵动和高远的精神境界。虽然身处六铢的轻薄,却不愿因其而感到羞愧。提及历史典故,周朝的贤士有几分命运,而鲁国的儒者则有一份情怀。最后,诗人感叹岁月的流逝,楼台的残破,似乎无人问津,只想安静地在余生中追求一些宁静。

注释:

  • 贯事中枢纽:指的是对事物的关键和本质的理解。
  • 笔开象外精神:写作时笔触流畅,体现出作者的精神境界。
  • 六铢:古代小钱,象征轻薄。
  • 周后:指周朝的后期,提到历史人物的命运。
  • 鲁儒:指鲁国的儒者,代表传统文化的精神。
  • 啄残楼老:形容时光流逝,楼台已旧,无人问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适,字宗正,号子美,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在政治、文化上都有所建树,作品多涉及人生哲理和社会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叶适对人生和历史的思考之际,反映了他对个人修养、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时代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叶适的《西江月(和李参政)》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词作,展现了他对历史、文化和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诗中,作者以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描绘了他对事物本质的领悟,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崇敬。诗的开头“识贯事中枢纽”,表明了他对事物内在规律的认知,显示出一种思维的深邃和敏锐。接下来的“笔开象外精神”,则透出一种创造性的张扬,表明在书写中,作者不仅表达了情感,更传达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诗中的历史典故,如“周后数茎命粒,鲁儒一点芳心”,让人感受到文化的厚重与深远,周朝和鲁国的文化象征了传统的智慧和品格。最后的“啄残楼老付谁论”则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似乎在问:在这无尽的岁月中,究竟还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和传承这些文化的精髓?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营造出一种悠远而又深邃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字句之间,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追求,既有对历史的敬仰,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识贯事中枢纽”:透视事物的核心,显示出深厚的哲学思考。
    • “笔开象外精神”:写作的笔触流畅,表达出内心深处的灵感和精神追求。
    • “传观弓力异常钧”:传递的信念和力量,犹如弓的张力,意在强调文化的影响力。
    • “衣我六铢羞问”:描绘一种不屑的态度,虽身处微薄之境,却不愿为此而感到羞愧。
    • “周后数茎命粒”:提及周朝的历史,反映对命运的思考。
    • “鲁儒一点芳心”:象征着鲁国儒者的情怀和对文化的执着。
    • “啄残楼老付谁论”:感慨时光无情,历史的遗留无人问津。
    • “谩要睡馀支枕”:反映出一种对世事的淡然与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 用“弓力”比喻文化传承的力量。
    • 对仗: 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历史、文化和个人命运的思考展开,体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 中枢纽: 象征着事物的本质与关键。
  • 六铢: 代表了物质的轻薄与无常。
  • 周后、鲁儒: 历史人物的象征,体现了文化的传承与责任。
  • 楼老: 代表了岁月的侵蚀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识贯事中枢纽”中“贯”字的意思是? A. 贯穿
    B. 贯通
    C. 连接
    D. 以上皆是

  2. 诗中提到的“六铢”象征什么? A. 财富
    B. 轻薄
    C. 知识
    D. 荣誉

  3. “啄残楼老付谁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世事的无奈
    D.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 1-D, 2-B,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同样探讨人生哲理与历史感。
  • 李白的《将进酒》:表达对人生的豪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叶适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但叶适更注重内心的哲学探索,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读》
  • 《叶适传记》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手册》

相关查询

被酒 新勋侄宰松溪 赠崇安吴医德安 答陈莆田投赠二首 {上巩下石}溪陈贡士挽诗 杂兴六言十首 遣兴二首 庆建州叶守 念奴娇(菊) 蔡忠惠家观墨迹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盛筵难再 惹祸招殃 蜜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氏字旁的字 织当访婢 纵缓 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濯濯 贵阴贱璧 鞠杖 爱民如子 西西 沽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乙字旁的字 朋比为奸 肉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匕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