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16: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16:38
西江月
历代恢文偃武,四方晏粲无虞。
奸臣招致北匈奴,边境年年侵侮。
一旦金汤失守,万邦不救銮舆。
我今父子在穹庐,壮士忠臣何处。
这首词描绘了历代以来,国家在文治武功上的兴盛,四方安定,无忧无虑。然而奸臣却招致北方的匈奴,年年对边境进行侵扰和侮辱。一旦金汤失守,周边国家也都不愿意出手相救。我如今与儿子在这穹庐之中,壮士和忠臣又在哪里呢?
赵桓,宋代诗人,生于文治盛世,但他的诗作常反映国家动乱、战争带来的忧伤与失落。他在诗中的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常通过历史和现实的结合表达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此诗写于国家动荡时期,面对外敌入侵、内政腐败的现状,诗人感慨万千,忧心国家的未来,表达了对忠臣良将的渴望与对时局的无奈。
《西江月》充分展现了赵桓对于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历史的思考。开篇提到“历代恢文偃武”,显现出历史的变迁,曾经的盛世如今已不复存在。诗中通过对比来突显国家的衰败,四方的安宁已经被奸臣的干扰所打破,边境年年受到侵扰,暗示着国家治理的失误和外敌的肆虐。
在面对国家失守时,诗人无奈地提到“万邦不救銮舆”,体现出当时的孤立无援,令人心痛。诗的最后一句“壮士忠臣何处”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忠臣的怀念与对国家未来的渺茫。整首词运用了简练而有力的语言,情感真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与对忠臣的渴望,反映了历史的无情与个人的渺小。通过对比盛世与动乱,展现了对和平安宁的向往。
《西江月》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赵桓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金汤”指的是什么?
A. 诗人的家
B. 国家安全
C. 诗的题材
D. 诗人的作品
诗人强调“壮士忠臣何处”是想表达什么?
A. 对忠臣的怀念与渴望
B. 对自己的失落感
C. 对外敌的恐惧
D. 对未来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