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时间: 2025-07-26 12:06:07

诗句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06:07

原文展示:

泥功山(贞元五年于同谷西境泥公山权置行成州)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

白话文翻译:

在青色泥泞的路上早晨出发,傍晚又陷入青泥之中。
泥泞的路途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砌墙的劳动力果然艰辛。
不畏惧这条路漫长,愿同样的人一同在此沉没。
白马如同铁骊,小孩也变成了老翁。
可怜的猿猴发出哀鸣,死去的鹿儿力竭而亡。
我寄语北来的旅人,希望你们不要匆忙前行。

注释:

  • 青泥:指青色的泥土,象征艰难险阻的道路。
  • 版筑:指用砖石进行建筑的工人,说明工人的辛劳。
  • 汩没:沉没的意思,表达对艰难处境的无奈。
  • 铁骊:形容白马的坚硬,反映出事物的变化和对比。
  • 哀猿:指猿猴发出的悲鸣,象征悲伤的氛围。
  • 小儿成老翁:描绘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诗歌作品数量庞大,内容丰富,涉及社会、历史、民生等多个方面。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贞元五年(789年),背景为杜甫在同谷西境的泥功山时期,因当时社会动荡,民众苦难,诗人通过描写艰难的行旅,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歌鉴赏:

杜甫的《泥功山》通过描写旅途的艰辛,反映了社会的苦难与人民的挣扎。全诗以“青泥”作为意象,暗示了生活道路的泥泞与艰辛,表现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与悲观的态度。诗人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细腻地描述了行旅的辛劳,早晨出发,傍晚却依然身陷泥泞之中,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疲惫感。

在诗中,杜甫不仅仅描绘了环境的恶劣,也通过“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来展现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悲剧感,更突出了人们在艰难中所承受的沉重压力。

最后一句“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是诗人对后人的忠告,提醒人们在追求目标时,不要急于求成,应当珍惜当下,体会生活的真正意义。这句寄语也体现了杜甫对未来的关怀与希望,尽管身处困境,但他依然希望后人能够体会生活的真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朝行青泥上,暮在青泥中:早晨在泥泞中出发,到了晚上仍旧在泥中,描绘了行进的艰辛。
  • 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功:泥泞的道路不是一时造成的,建筑工人的辛劳是显而易见的,反映社会的艰难。
  • 不畏道途永,乃将汩没同:不畏惧漫长的道路,愿与他人共同沉没,展现一种无奈的情感。
  • 白马为铁骊,小儿成老翁:比喻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情变化。
  • 哀猿透却坠,死鹿力所穷:描绘了悲伤的场景,猿猴的哀鸣与死鹿的无力感,增强了诗的悲伤氛围。
  • 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对未来行者的告诫,希望他们珍惜时间,不要急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白马为铁骊”通过比喻手法,强调了变化与对比。
  • 拟人:哀猿与死鹿的描写,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体现了杜甫严谨的艺术风格。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艰难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反映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通过对旅途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人们的关怀与寄托,强调应对生活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泥:象征艰难与困境,人们面临的挑战。
  • 白马:象征纯洁与希望,与铁骊形成对比,表现出事物的变化。
  • 老翁:象征时间的流逝,生命的无常。
  • 哀猿和死鹿: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悲伤,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泥”象征什么? A. 美好的未来
    B. 艰难的道路
    C. 迷人的风景
    D. 宁静的生活

  2. 诗人寄语北来人希望他们怎样? A. 快速前行
    B. 慢慢享受
    C. 不要匆匆
    D. 勇往直前

  3. “白马为铁骊”中的比喻主要强调了什么? A. 生活的甜美
    B. 时间的无情
    C. 自然的美丽
    D.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泥功山》与李白的《月下独酌》: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但杜甫更侧重于社会的苦难,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由与孤独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虞美人·春愁 南乡子·风雨满苹洲 醉花阴 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梅花 贺新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 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四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三 丙寅秋,木犀盛开,诚斋与张功父唱和五首,鲜新帖妥,自然入格,戏用其韵,功父南湖之未逮南溪乎哉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求爹爹告奶奶 飞禽走兽 塞耳偷铃 媒人婆 貝字旁的字 寒耕热耘 父字头的字 画土分疆 包含垤的词语有哪些 疯长 凶音 刁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框儿的字 革字旁的字 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无字旁的字 衣单食缺 虎党狐侪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