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1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5:39
忆石公却寄
作者: 邓嘉缉 〔清代〕
别君何处最相思,多在松阴月上时。
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
尺书问讯劳相忆,浅盏浇愁醉不辞。
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
我最思念你的是在何处呢?多是在松树的阴影下,月光明亮的时刻。
面对如此皎洁的月光,我的故乡的朋友们是否也知道我的思念呢?
写一封信问候你,真是费心劳力,浇愁的酒杯也不愿拒绝。
我回到床上,十分怜惜这风露的寒冷,希望能把残梦移入书帷之中。
邓嘉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通常带有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常常涉及离愁别绪和对自然的描写。
《忆石公却寄》创作于诗人与友人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乡愁,展现了一种清幽而又深沉的情感。此时正值清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借由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忧虑与情感。
《忆石公却寄》是一首充满了思念与孤独的诗作,诗人在月光下回忆与友人欢聚的时光,借助自然景色来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别君何处最相思”引入,立刻勾起读者的好奇与思考,诗人所思念的正是那份纯粹的友情。接下来的“多在松阴月上时”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诗人似乎在松树下独自对月,思念的情愫愈加浓烈。
“对我清辉皎如此,故乡俦侣可曾知”一句,诗人不仅在思念友人,也在关注故乡的朋友们,情感交织,愈加复杂。尺书、浅盏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问候的艰辛与无奈,仿佛一杯酒承载了所有愁苦。
后两句“还寝剧怜风露冷,愿移残梦落书帷”,诗人回到床上,感受到夜晚的寒冷,心中满是对友人的依恋与眷念,渴望能在梦中与友人相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孤独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人生孤独的感悟。诗人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传达出内心的悲伤与孤寂,展现出清代文人对于友情与孤独的深刻理解。
诗中提到的“松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孤独
C. 宁静
D. 忧愁
“尺书问讯”中的“尺书”意指什么?
A. 一封长信
B. 一封短信
C. 一本书
D. 一张纸
诗人希望在梦中与友人相聚,这说明了他对友人的:
A. 忘记
B. 思念
C. 厌倦
D. 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