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46: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46:32
野望
作者: 毛国翰(清代)
盗贼仍蛮塞,山林自腐儒。
眼随飞鸟倦,心共断云孤。
寒尽鱼龙起,春回草木苏。
感时怀济物,无术卧江湖。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和个人无能为力的感慨。开头提到盗贼横行,社会动荡不安,书生在山林中也感到腐朽无用。眼睛追随着飞鸟感到疲倦,心灵与孤云相伴,表现了诗人的无奈和孤独。接着,寒冬过去,鱼龙重新活跃,春天回归,草木复苏,象征着生机的复苏。但诗人仍感到无力帮助他人,只能躺卧于江湖之中,感伤时光和自身的局限。
毛国翰(约1640-1710),清代诗人,字子华,号梅林,生于福建。毛氏以诗作见长,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安与个人的无力,故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的失落与无奈。
《野望》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抒写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展现了诗人在动荡时代的忧虑与无奈。诗的开头,盗贼横行,山林中人们的书生气也已腐朽,这一切都表明了当时社会的混乱与动荡。诗人以“眼随飞鸟倦,心共断云孤”描绘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疲惫,似乎在向世人控诉自己的无力。
随着春天的到来,诗中提到“寒尽鱼龙起,春回草木苏”,这是对生命复苏的期待,但随之而来的却是“感时怀济物,无术卧江湖”的无奈,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与对理想的渴望。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与社会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的心境,表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动荡的忧虑,对理想的渴望,以及对个人无力感的深刻反思,展现了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感基调。
“盗贼仍蛮塞”中的“蛮塞”指的是什么?
诗中“寒尽鱼龙起”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无术卧江湖”体现了诗人的什么心态?
可以将《野望》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王维的诗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地表现了诗人的宁静与心灵的安宁,而毛国翰的《野望》则强调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力。二者在情感基调和主题上呈现出鲜明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