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辛亥三月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其一 莱园》

时间: 2025-04-30 22:03:19

诗句

人物自是徐孺子,山林不数何将军。

稍喜兹游得奇绝,莱园占尽月三分。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3:19

原文展示:

人物自是徐孺子,山林不数何将军。稍喜兹游得奇绝,莱园占尽月三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莱园美景的赞叹。诗中提到的人物徐孺子,指的是东汉时期的隐士徐稚,诗人自比徐稚,表示自己在这片山林中不亚于何将军(何进,东汉末年权臣)。诗人稍感欣喜,因为这次游览发现了如此奇绝的景色,莱园的美景仿佛占据了月光的三分之二。

注释:

  • 徐孺子:徐稚,字孺子,东汉时期的隐士,以清高著称。
  • 何将军:何进,东汉末年权臣,曾任大将军。
  • 莱园:指雾峰的莱园,是诗人在台湾游览的地方。
  • 占尽月三分:形容莱园的美景非常出色,仿佛占据了月光的三分之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晚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的诗歌创作多反映其政治理念和时代精神,风格多变,既有豪放的气概,也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梁启超在1911年(辛亥年)三月游览台湾雾峰的莱园时所作。当时,梁启超因政治避难而流亡海外,台湾之行是他流亡生活中的一部分。在莱园,他受到了献堂三兄的款待,因此题诗以表达对莱园美景的赞赏和对主人的感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徐孺子和何将军的提及,展现了诗人自比古代隐士的清高情怀,同时又不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的“莱园占尽月三分”一句,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莱园的美丽,仿佛月光也为之倾倒,这样的描写既展现了诗人对景色的惊叹,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物自是徐孺子”:诗人自比徐孺子,表示自己的人格高尚,不随波逐流。
  • “山林不数何将军”:在山林之中,诗人认为自己不亚于何将军,表达了对权势的不屑。
  • “稍喜兹游得奇绝”:诗人对这次游览发现的美景感到欣喜。
  • “莱园占尽月三分”:用夸张的手法形容莱园的美景非常出色,仿佛占据了月光的三分之二。

修辞手法:

  • 夸张:“莱园占尽月三分”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莱园美景的非凡。
  • 对比:通过徐孺子和何将军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权势的不屑。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通过自比徐孺子和对莱园美景的赞叹,诗人传达了自己对清高人格和自然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徐孺子:象征清高隐逸的人格。
  • 何将军:象征权势和世俗。
  • 莱园:象征自然美景和隐逸的理想场所。
  • 月三分:象征美景的非凡和诗人对其的赞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徐孺子”指的是谁? A. 徐稚 B. 徐福 C. 徐达 D. 徐霞客

  2. “莱园占尽月三分”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夸张 C. 拟人 D. 对仗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权势的追求 B. 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爱情的歌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中宁静的景色,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梁启超的《辛亥三月薄游台湾主雾峰之莱园献堂三兄属题园中名胜得十二绝句 其一 莱园》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梁启超的诗更多地融入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而陶渊明的诗则更侧重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梁启超全集》
  •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仲春 仲春 在杭日作 山居 绝句 炼丹台 和李尚书命妓饯崔侍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打平火 彐字旁的字 七足八手 鼓字旁的字 攻城掠地 反文旁的字 满谷满坑 存粮 翎扇 鼠字旁的字 丢丢秀秀 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呶呶不休 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革字旁的字 公摊 浩气四塞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