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3: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3:48
作者: 石任之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悲欣弹却应无泪,剩有啼痕。
馀恨潜吞。第一伤心数梦魂。
平生定力消磨处,结习耽人。
参到前因。證得三年幻味真。
即使悲欢离合已经弹尽,也不再有泪水,只剩下啼哭的痕迹。
剩下的遗恨悄然吞噬。最伤心的,数不胜数的梦中情景。
一生中的定力在消磨的地方,结下的习惯使我沉迷。
追溯到事情的根源,才明白这三年的幻梦才是真实的滋味。
本诗未直接引用典故,但其情感与传统诗词中“离别”、“梦中情”等主题相呼应,常见于古人对逝去时光与情感的思考。
作者介绍: 石任之是当代著名诗人,生于20世纪,曾在多种文学形式上有所成就。他的作品通常具有鲜明的个性,展现出当代人的情感状态与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对往昔情感的追忆与反思之中,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通过对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探讨了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过往的依恋。
这首《采桑子》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情感的细腻描绘。诗的开头以“悲欣弹却应无泪”引入,透出一种对过往的缅怀,但又带有一丝释然。诗人通过“啼痕”和“馀恨”的描写,将内心的伤痛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感同身受。接下来的“第一伤心数梦魂”,再一次强调了梦境在情感中的重要性,梦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反思。整首诗通过对“定力”的探讨,揭示了人在面对情感困扰时的脆弱与无奈,而“结习耽人”则暗示了一种无法自拔的依恋。在结尾部分,诗人总结了三年的幻梦与真实的矛盾,既是对过去的认知,也是对未来的思考。这首诗不仅表现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爱与失去的普遍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主要探讨了人对过往情感的怀念与思考,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生活真实与幻梦之间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悲欣弹却”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梦魂”是指什么?
诗人对“定力”的理解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失落,但石任之的诗更侧重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而李清照则更偏向于具体的生活场景与情感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