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6:35
《采桑子 戊戌重阳后十日,得吉川教授寄赠中国文学报第九册,赋此报谢,兼怀小川环树先生》
经年未得东来信,谁辨弦声。
雾阻蓬瀛。看取秋阳作意明。
大同本是吾儒事,凝想澄平。
荡尽膻腥。弹压西风好共鸣。
多年未收到你的信,谁能分辨那悠扬的琴声呢?
浓雾阻隔了通往仙境的路。看那秋阳,照耀得多么明亮。
大同理想本是我们儒家的事业,凝聚心思,期望能达到澄清明亮的境地。
让世间的浑浊气息荡然无存。与西方的风声一同共鸣,真是美好。
作者介绍:龙榆生(1890-1969),字子愚,号青山,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他深受传统文化熏陶,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与研究,风格上往往融汇古今,具有独特的个性。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戊戌重阳后,正值清末动荡之际,作者在接到吉川教授赠送的文学期刊后,感慨万千,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对旧社会弊端的反思,同时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采桑子》虽然字数不多,但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开篇“经年未得东来信,谁辨弦声”,通过对友人音信的渴望,展示了作者的孤独与思念。接着“雾阻蓬瀛”,以浓雾阻隔理想的意象,反映了现实的困扰和对美好境界的向往。诗中提到“大同”,不仅是对儒家理想的追求,更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变革的期盼。
“荡尽膻腥”一句,直指社会的污浊,表达了对清新社会的渴望。最后一句“弹压西风好共鸣”,则表现了对西方文化的包容与吸纳,体现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变革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思想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反思,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来信”指的是什么?
A. 来自西方的信
B. 来自东方的信
C. 来自北方的信
D. 来自南方的信
“荡尽膻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渴望?
A. 个人富贵
B. 社会清明
C. 友人相聚
D. 文化交流
诗中提到的“大同”是指什么?
A. 和谐社会的理想
B. 个人理想的追求
C. 自然界的平衡
D. 经济繁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