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9:12
原文展示:
贺尤礼侍兼修史侍讲直学士院四首
作者:张镃 〔宋代〕
化权亚史法,委巷汩凡例。
良由私爱怨,或使疑信二。
奸谀人力胜,危欲蔽忠义。
绝识超大千,简册当吐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当权者和史官的批评和不满。诗人认为,地方官员对史法的化权(即对权力的操控)和对传统的破坏,都是由于私情和怨恨导致的。他们的行为使得人们对真相产生了疑虑。同时,谄媚之人用心险恶,遮蔽了忠诚和正义。诗人希望能够超越世俗的局限,直言不讳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注释:
- 化权:即改变权力的本质或运用方式。
- 亚史法:指的是对历史的书写和记录。
- 委巷:意指小巷,常用来形容世俗社会。
- 汩凡例:指的是普通的、常见的法律或规则。
- 良由:正因为。
- 私爱怨:私人的恩爱与怨恨。
- 疑信二:对真相产生疑惑和不信任。
- 奸谀:谄媚的言辞。
- 危欲:危险的欲望或心态。
- 忠义:忠诚与正义之心。
- 绝识:超越世俗的识见。
- 简册:书籍或简报。
- 吐气:表达心中所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镃,宋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社会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反映出对时政的关切以及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政治动荡的时期,社会上流行的谄媚风气和对真理的扭曲让诗人感到愤慨。他希望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忠诚和正义的渴望,同时警示世人。
诗歌鉴赏:
张镃的《贺尤礼侍兼修史侍讲直学士院四首》是一首透视社会现实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文字,诗人表达了对当权者滥用职权的强烈不满,直面社会的黑暗与虚伪。诗中首先提到的“化权亚史法”,揭示了当权者对历史和法律的操控,暗示了对历史真相的篡改。接着,诗人通过“良由私爱怨”,说明这种现象的根源,指向人性的复杂和情感的纠葛。最后,诗中更是批判了那些谄媚者的存在,他们用虚假的忠诚来遮蔽真正的义理,使得社会变得更加混乱。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间流露出对忠诚与正义的渴望,具有较强的警示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化权亚史法:揭示了权力的滥用和对历史法则的扭曲。
- 委巷汩凡例:描写了在小巷中流传的普通法律和道德准则的失落。
- 良由私爱怨:指出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个人情感的复杂与私怨。
- 或使疑信二:由于这些私人感情,导致了对真相的质疑和不信任。
- 奸谀人力胜:谄媚之人通过力量胜出,反映了社会的堕落。
- 危欲蔽忠义:这种危险的欲望遮蔽了忠诚与正义。
- 绝识超大千:希望能超越常规的认知,达到更高的洞察。
- 简册当吐气:希望在书册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情感。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对忠诚与谄媚的对比,突出社会的矛盾。
- 隐喻:通过“简册”象征诗人的心声与理想。
- 夸张:强调谄媚者的影响力,凸显社会病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权力滥用的批判和对真实忠义的渴望。诗人希望通过直言不讳的方式,唤醒人们对社会现状的思考,并引导人们重视忠诚与正义的价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权:象征权力的掌控与操纵。
- 史:代表历史与真相的记录。
- 爱怨:情感的复杂性,体现人性。
- 忠义:理想的人格品质,象征着正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化权亚史法”中的“化权”指的是什么?
- A. 转变权力的性质
- B. 权力的合法性
- C. 权力的分配
- D. 权力的传承
-
诗中提到的“奸谀人力胜”反映了什么现象?
- A. 真实的忠诚被忽视
- B. 正义得到了伸张
- C. 个人情感得到了重视
- D. 社会的和谐
-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对历史的怀念
- B. 对权力的无奈
- C. 对忠义的渴望与批判
- D. 对社会的讽刺
答案:
- A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对社会现实的关切,涉及对忠义与正义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虽风格迥异,但都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
- 《张镃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