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游罨画溪》

时间: 2025-07-29 14:19:21

诗句

春去无踪绿满堤,空移征棹过涟漪。

自惊朱墨抽身晚,不及青红倒影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4:19:21

原文展示:

游罨画溪
作者: 曾协 〔宋代〕

春去无踪绿满堤,
空移征棹过涟漪。
自惊朱墨抽身晚,
不及青红倒影时。


白话文翻译:

春天已经悄然离去,绿意盎然的堤岸上满是新绿,只见小船在水面上轻轻划过涟漪。正当我惊叹于画笔挥洒的晚景时,却发现这青色与红色的倒影更加动人。


注释:

  • 春去无踪:春天走了,留下的痕迹已经消失。
  • 绿满堤:堤岸上绿意盎然,形容春天的生机。
  • 空移征棹:小船在空荡荡的水面上划过。
  • 涟漪:水面因船桨划动而起的波纹。
  • 自惊朱墨:自己惊叹于用朱色和墨色绘画的晚景。
  • 抽身晚:从画中抽身出来,意指离开画面。
  • 青红倒影:水中映出的青色和红色的倒影,寓意美好的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反映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尤其是在春天的意象和水乡的描写上,表现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艺术创作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曾协,宋代诗人,生平不详,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见长。他的诗多描绘山水景色,表现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游罨画溪》创作于春天,诗人游历于自然美景中,感受到春去的惆怅和对美好景象的珍惜,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艺术的追求。


诗歌鉴赏:

《游罨画溪》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和艺术创作感触的诗。诗的开头“春去无踪绿满堤”,通过对春天离去的描述,表达了一种淡淡的惆怅。这种惆怅并不是绝望,而是对生命流逝的感悟,显示了诗人对自然变迁的敏感。接着“空移征棹过涟漪”,小船在水面上划过,形成的涟漪仿佛在回应春天的离去,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诗人在此时自然而然地惊叹于“朱墨”的美丽,表现出对画作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不及青红倒影时”,则点明了诗人对自然和艺术的深刻理解,认为眼前的景象远比艺术创作更为动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自然美的赞美,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艺术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春去无踪绿满堤:春天已悄然离去,堤岸上却是满眼的绿意,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变化。
  2. 空移征棹过涟漪:小船在水面上轻划,留下涟漪,表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感。
  3. 自惊朱墨抽身晚:自己对用朱色和墨色所绘画的晚景感到惊叹,体现出艺术创作的魅力。
  4. 不及青红倒影时:与水中倒影相比,绘画显得逊色,显示出自然之美的无与伦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离去比作无踪,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
  • 拟人:通过“惊朱墨”表现诗人对艺术的感情,使其具有情感。
  • 对仗:前后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呈现了对春天的怀念与对自然美的赞美,同时反映了诗人对艺术创作的思考,表达了生命流逝与自然永恒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机与希望。
  • 绿:象征生命的力量与蓬勃。
  • 涟漪: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朱墨:象征艺术与创造力。
  • 倒影:象征真实与虚幻之间的对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夏
    B. 春
    C. 秋
    D. 冬

  2. “朱墨”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景色
    B. 艺术创作
    C. 时间的流逝
    D. 生命的结束

  3. 诗人对自然景象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忧伤
    B. 疏离
    C. 赞美
    D. 漠然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山中杂诗》 by 王维
  • 《春夜喜雨》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同样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表现了自然的美与生命的感悟。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反映了春的气息与生活的希望。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好事近 玉楼春(王守生日) 玉楼春 玉楼春(王守生日) 蓦山溪(月夜) 清平乐 武陵春(送任民望归丰城) 点绛唇 鹊桥仙 南乡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气恨恨 彐字旁的字 兜剿 見字旁的字 涌触 卤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口语 一定之法 既成事实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朴素无华 今吾非故吾 包含省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昼的成语 圆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