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0:5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0:59:29
想当年是何玉貌,今日问名犹艳。早赢过无愁,六代四纪,明皇不算。蒋妹第三,桃家行二,住处都非远。到春时相约湔裙,只怕鸳边月底,影儿还见。却因甚一双太傅,苦要前来厮占。闻道西湖,一双少保,有小青为伴。信千秋胜地,英雄儿女分半。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笑南朝宫井,胭脂辱痕难浣。
想当年那位美貌的女子,如今问起她的名字依然光彩照人。早已超越了“无愁”,纵使经历了六代四纪,连明皇都无法与她相比。蒋妹和桃家行的女子都在她之下,居住的地方也不远。到了春天时约定一起洗裙子,只怕在鸳鸯相伴的月夜里,影子还会再见。为何那位太傅,竟然苦苦要前来占有她的心?听说在西湖,有位少保,身边还有小青相伴。相信千秋的胜地,英雄儿女也各自分了一半。这水清澈见底,令人想起那人,不必去秦淮看。嘲笑南朝的宫井,胭脂留下的痕迹难以洗净。
易顺鼎(约1685-1763),字子明,号愚溪,清代诗人,以其才情和诗作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与人情世事为主题,富有哲理性。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借助描绘湖光山色,寄托对美人和历史的思考,表达了对女性美与历史的追忆与反思。
这首《子夜歌》通过对美人及其身世的追忆,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与爱情的思考。诗中提到的“玉貌”与“无愁”,不仅代表了美丽的外表,更象征着一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这种状态在历代的更替中依然令人怀念,诗人以此为引子,带出对历史的回顾与对美的向往。
作者巧妙地将历史事件与个人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出一种深刻的文化意识。提到的“明皇”、“蒋妹”、“桃家行”等人物,都是历史与文学中的重要角色,透过这些典故,诗人表达了对美与才情的渴望,使读者能感受到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诗中最后几句“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休当秦淮看”,则是在强调水的清澈与美人的纯洁,暗示着不必去追逐那些繁华的名利,而应珍惜眼前的真实与美好。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展现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美与历史的追忆,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与历史变迁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历史传承的深刻理解。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的情感主线,展现了美好与遗憾的交错。
“想当年是何玉貌”中的“玉貌”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千秋胜地”指的是哪个地方?
“此水冰清,其人可想”中的“水”象征什么?
这些作品同样探讨了美与历史、爱情与人生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