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10:34
原文展示:
春欲去。无计得留春住。纵著天涯浑柳絮。春归还有路。恨煞多情杜宇。愁煞无情风雨。春自悠悠人自苦。莺花谁是主。
白话文翻译:
春天快要过去了,没办法让春天停留。即使在天涯海角,满天的柳絮也无法挽留春光的流逝。春天走了还有什么路可走?多情的杜鹃令人恨,冷漠的风雨使人愁苦。春天依旧悠然自得,而人却在苦苦挣扎。莺花之间,究竟谁才是主宰呢?
注释:
- 春欲去:春天即将离去。
- 无计得留春住:没有办法让春天停留。
- 纵著天涯浑柳絮:即使在远方,满天的柳絮也无法挽留春天。
- 春归还有路:春天离去,仍然有路可走。
- 恨煞多情杜宇:恨多情的杜鹃鸟。
- 愁煞无情风雨:愁苦无情的风雨。
- 春自悠悠人自苦:春天悠然自得,人却在痛苦中挣扎。
- 莺花谁是主:黄莺与花朵,究竟谁是主宰?
典故解析:
- 杜宇:古代诗词中常用杜鹃鸟象征相思与离别,杜宇在此指的正是多情的杜鹃,寓意春天的短暂与离愁。
- 柳絮:春天的象征,柳絮随风飘荡,象征着春天的轻盈与短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允平,宋代词人,生平资料较少,但以其词风清新脱俗而著称,与李清照等词人齐名。其作品多表现对人间情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谒金门》创作于春季,正值春天交替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无奈,同时反映了人们在感情与自然面前的无力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通过春天即将离去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深切眷恋。在诗的开头,诗人以“春欲去”引入主题,紧接着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无奈与失落,继而用“纵著天涯浑柳絮”描绘出春天的美好与短暂。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春天的悠然与人世间的苦恼,表达了对自然与爱情的深刻思考。诗中的“恨煞多情杜宇”和“愁煞无情风雨”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表现出对多情事物的无奈,又流露出对无情自然的哀叹。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感同身受,深刻反映了人们在面对春天离去时的种种复杂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欲去:春天快要离去了,暗示即将失去的美好。
- 无计得留春住:表达出对春天的留恋以及无能为力的失落感。
- 纵著天涯浑柳絮:即使在遥远的地方,柳絮随风飘散,依然无法留住春天。
- 春归还有路:春天虽然离去,但仍然有路可行,象征着生活的继续。
- 恨煞多情杜宇:多情的杜鹃鸟令诗人感到愤恨,这是对离别的强烈反应。
- 愁煞无情风雨:无情的风雨带来愁苦,表现出自然的冷漠。
- 春自悠悠人自苦:春天悠然自得,而人却在痛苦中挣扎,形成鲜明的对比。
- 莺花谁是主:最后一句提出疑问,发人深思,究竟是黄莺和花朵主宰了春天,还是人对春天的感知与情感更为重要。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春天和自然现象赋予人类情感,如“春自悠悠”。
- 对仗:如“恨煞多情杜宇”和“愁煞无情风雨”,体现了诗的对称美。
- 比喻:用“柳絮”比喻春天的美好与短暂,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留恋与离去的无奈,揭示了人们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苦涩体验和情感的复杂性,深刻反映了人对时间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象征生命、希望与美好。
- 柳絮:代表春天的轻盈与短暂。
- 杜宇:象征多情与离别。
- 风雨:暗示无情与愁苦。
- 莺花: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谒金门》的作者是?
-
诗中提到的“多情杜宇”主要象征什么?
-
诗中表达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 B. 陈允平
- B. 离愁别绪
- B. 无奈与愁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谒金门》和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二者均表现了对春天的留恋与对离别的感伤,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而陈允平则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入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