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4:13: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4:13:30
渔溪僻好只吟诗,此意还须识者知。
自古岛郊贫彻骨,诗逢穷处始为奇。
在偏僻的渔溪,我只想吟诵诗歌,这种情怀还需要懂得的人来体会。自古以来,岛屿和乡村都贫穷得透骨,诗歌在贫穷的环境中才能显得奇特。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提到了“自古岛郊贫彻骨”,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的文人对于贫穷环境的感悟,常常在艰苦环境中寻找到诗意和灵感。
俞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典雅,富有哲理。
这首诗写于宋代的某个渔溪,诗人可能身处于一个偏僻的环境,感受到生活的困顿,但依然选择以诗歌为伴,表达对生活的思索与热爱。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简朴环境中对诗歌的热爱与追求。开头的“渔溪僻好只吟诗”表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诗人选择在偏僻的地方吟咏,体现出对诗歌的执着与向往。这种宁静的环境不仅是创作的背景,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反映。接着“此意还须识者知”,强调这种心境需要有识之士来理解,表现出一种孤独感与对理解者的渴望。后两句则通过“自古岛郊贫彻骨”揭示了贫穷与诗歌之间的关系,暗示在困境中反而能激发出更深层次的艺术灵感。整体来看,诗歌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世界的情怀,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前两句通过对比渔溪的宁静与世俗的喧嚣,表现诗人的内心追求。后两句则通过反转的方式强调了“穷处”的奇特,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索在困境中寻找诗意的可能性,强调艺术创作的价值与意义,尤其在艰苦的环境中,诗歌往往能更显珍贵。
诗人选择在何种环境中吟诗?
a) 热闹的城市
b) 偏僻的渔溪
c) 宫廷的花园
诗中提到的“识者”指的是谁?
a) 不懂艺术的人
b) 理解诗歌的人
c) 诗人的朋友
诗歌中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基调?
a) 失落与悲伤
b) 追求与执着
c) 幸福与满足
对比俞桂的作品和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探讨了在不同环境中对诗歌和人生的理解,但俞桂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追求,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奔放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