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 其六 过周山人山居留宿》

时间: 2025-04-27 14:22:48

诗句

咫尺扬帆,扁舟系、夫湫山麓。

闲对着、一湖春水,一湾新绿。

昨夜东风微雨过,涛声初涨溪桥曲。

抱众山、回合影参差,云为屋。

千年树,苍皮束。

十顷稻,黄精斸。

便呼儿揖客,举杯相属。

入馔自夸虾菜美,团炉尚想蹲鸱熟。

问山中、花信作春秋,无荣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22:48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其六 过周山人山居留宿
作者: 董元恺 〔清代〕

咫尺扬帆,扁舟系夫湫山麓。
闲对着一湖春水,一湾新绿。
昨夜东风微雨过,涛声初涨溪桥曲。
抱众山回合影参差,云为屋。
千年树,苍皮束。
十顷稻,黄精斸。
便呼儿揖客,举杯相属。
入馔自夸虾菜美,团炉尚想蹲鸱熟。
问山中花信作春秋,无荣辱。

白话文翻译

在不远处扬帆起航,小船停靠在湫山的山脚下。
悠闲地面朝一湖春水,目睹一湾新绿。
昨夜东风轻轻带来细雨,涛声初起,溪桥的乐曲响起。
众山环抱,影子错落有致,云彩似房屋。
千年古树,苍老的树皮被束缚。
十顷稻田,金黄的稻谷在阳光下闪耀。
于是招呼儿子迎接客人,举杯共饮。
入菜自夸虾和蔬菜的美味,团炉旁还想等着鸱的熟成。
问山中花儿何时盛开,春秋无所谓荣辱。

注释

  • 咫尺:形容距离很近。
  • 扁舟:小船,通常指轻便的船只。
  • 湫山:可能指一个特定的山名。
  • 东风:春天的风。
  • 云为屋:用云彩来比喻房屋,表现出山中人的生活环境。
  • 千年树:象征着年岁久远的树木,寓意长寿和时间的流逝。

典故解析

  • “千年树”:古往今来的文人常用树木作为时间的象征,代表着历史的积淀和人生的哲理。
  • “春秋”:古代中国的历史时期,象征着时间的流转与人生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董元恺,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中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其游历周山时,对自然景色和住宿体验的感悟,展现了他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简单生活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所见的自然景象与人际交往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宁静。全诗中,诗人通过“咫尺扬帆”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湖畔,伴随着“东风微雨”的轻柔气息,感受春水的波动与新绿的生机。诗中提到的“千年树”与“十顷稻”,不仅渲染了自然的丰饶,也隐喻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诗人通过招呼儿子和客人来饮酒,展现了人际关系的温暖与淳朴。他对食物的赞美,体现了生活的美好与满足感。在问及“山中花信作春秋”时,诗人流露出一种淡然的态度,表现出对荣辱的超然与对自然规律的理解。

整首诗以悠闲自得的心境,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珍视,展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哲学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咫尺扬帆,扁舟系夫湫山麓:描述了诗人在山麓边小舟泊靠的情景,传达出一种亲近自然的闲适。
  • 闲对着一湖春水,一湾新绿:湖水与新绿构成了生机盎然的春景,表现出诗人悠闲的心情。
  • 昨夜东风微雨过,涛声初涨溪桥曲:回忆昨夜的细雨,带来了一种温柔的自然韵律。
  • 抱众山回合影参差,云为屋:众山环抱,云彩如屋,生动描绘了山中居住的环境。
  • 千年树,苍皮束:古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积累。
  • 十顷稻,黄精斸:田野的丰收景象,展现自然的富饶。
  • 便呼儿揖客,举杯相属:展现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与温暖。
  • 入馔自夸虾菜美,团炉尚想蹲鸱熟:食物的美味和生活的简单快乐。
  • 问山中花信作春秋,无荣辱:问及花信的自然规律,表达了对生活态度的豁达。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为屋”,将云彩比作房屋,形象生动。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以及对简单、纯朴生活的向往,同时展现出一种超然于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湖水: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平和。
  • 新绿:代表着生命的复苏和希望。
  • 古树: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生命的持久。
  • 稻田:象征着丰收与富饶,展现了自然的馈赠。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一句描述了诗人悠闲的生活状态?
    A. 千年树,苍皮束
    B. 便呼儿揖客,举杯相属
    C. 问山中花信作春秋

  2. “云为屋”是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A. 拟人
    B. 比喻
    C. 排比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注重诗人的情感抒发。
  • 《山居秋暝》:强调了自然景色与人心的契合,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董元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 《山水诗的美学探讨》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虢州后亭送李判官使赴晋绛 送崔全被放归都觐省 送永寿王赞府径 感旧赋附歌 江行遇梅花之作 送魏升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潼关镇国军句覆使院早春寄王同州 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 骊姬墓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带走的字有哪些?带走的汉字大全及详细解析 然字的拼音写法_汉字拼音学习 素面 徙散 午上 耂字旁的字 左右等宽的汉字有哪些_左右等宽的字大全 训格之言 耳字旁的字 沾沾自喜 粘皮带骨 龙驰虎骤 家财 儿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麥字旁的字 包含方的成语 名家描写春天的现代诗精选_春天现代诗赏析 攫金不见人 羞字的笔顺练习_正确书写汉字羞 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