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苕溪舟上怀蔡可泉》

时间: 2025-04-29 23:22:06

诗句

岸花夹水备芳鲜,愁思看时倍惨然。

几欲将愁寄流水,苕溪又不到桐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3:22:06

原文展示

岸花夹水备芳鲜,愁思看时倍惨然。
几欲将愁寄流水,苕溪又不到桐川。

白话文翻译

岸边的花儿与水相映成趣,芳香四溢,然而我在此时却倍感忧愁。
我几乎想把我的愁苦寄托给流动的水,然而苕溪的水流却也无法通往桐川。

注释

字词注释:

  • 愁思:忧愁的思绪。
  • 倍惨然:更加惨淡、凄凉。
  • :寄托、寄放。
  • 流水:流动的水。
  • 苕溪:指苕溪,位于今浙江省,流域风光秀美。

典故解析:

  • 桐川:桐川是指桐庐,因其秀丽的风光和文人雅士的聚集而著称。诗人提到桐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慎中(约1560-1620),字子美,号静庵,明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有抒情之作,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慎中游览苕溪时,因美景而生愁,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与思考。诗写于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可能心中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落感。

诗歌鉴赏

《苕溪舟上怀蔡可泉》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借助自然景观抒发内心的愁苦。开头两句描绘了岸边盛开的花朵和清澈的水流,形成了美丽而生动的画面,然而正是这美景的映衬,使得诗人的愁思显得更加深重。诗人通过“愁思看时倍惨然”表达了在美好景象下的心灵孤独与忧伤。

接着,诗人想要将自己的愁苦寄托于流动的水中,象征着他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但最终又无奈地意识到苕溪的水流并不能到达桐川,这样的比喻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无奈,也暗示了他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距离的认知。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现实的无情碰撞,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鲜明,展现了王慎中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与情感间的游走,既是对美的追求,也是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岸花夹水备芳鲜:岸边的花和水相互映衬,显得格外美丽芬芳,描绘出一幅和谐美好的自然景象。
  2. 愁思看时倍惨然: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却感到更加忧愁,表现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3. 几欲将愁寄流水:诗人希望把自己的愁苦寄托于流动的水中,象征着对解脱的渴望。
  4. 苕溪又不到桐川:然而苕溪的水流并不能到达理想中的桐川,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比:美丽的岸花与诗人的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内心的孤独。
  • 比喻:将愁绪寄托于流水,体现了对自由与解脱的渴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人生苦乐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岸花:象征美好与希望。
  • 流水:代表时间与生命的流逝。
  • 桐川:象征着理想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岸花夹水”的意思是: A. 岸边的花与水相互映衬
    B. 花在水中
    C. 花没有香味
    答案:A

  2. 诗人想把愁寄托于哪里? A. 岸边
    B. 流水
    C. 桐川
    答案:B

  3. 诗中的“倍惨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忧愁
    C. 愤怒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王慎中的诗歌更加强调个人情感的内在冲突,而王维则多描绘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和谐美。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理解。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王慎中诗文集》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祝英台近 其二 并序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孤馆积阴,独居无作。黄子芾孝廉持晓风残月图便面属题,爰赋此词以掳归思 祝英台近 忆别用稼轩晚春韵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西郊纳凉溪山楼。 祝英台近 徐藕香夫人 祝英台近·案瓶桃花零谢,倚此惜之 祝英台近 祝英台近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一裹穷 而字旁的字 艳丽夺目 草字头的字 包含亵的词语有哪些 穰穰满家 贼牯子 包含歇的词语有哪些 调和鼎鼐 鬯字旁的字 鸟枪换砲 围堵 焚销 藏踪蹑迹 反犬旁的字 爿字旁的字 在耳历历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