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沧洲道中寄蔡道卿》

时间: 2025-04-26 03:11:07

诗句

泠泠风举碧罗裳,一曲焦桐月在床。

寂历寒波兼坠叶,不知何处是潇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1:07

原文展示:

泠泠风举碧罗裳,一曲焦桐月在床。
寂历寒波兼坠叶,不知何处是潇湘。

白话文翻译:

清凉的风吹起碧色的罗裙,一曲焦桐之音在床上响起。
寂静的寒波伴随着落叶,不知道哪里才是潇湘。

注释:

  • 泠泠:形容风声清凉的样子。
  • 碧罗裳:指青绿色的轻纱裙子。
  • 焦桐:指焦桐木,常用来制作乐器,这里用来形容乐曲的声音。
  • 寂历:寂静而又经过的样子。
  • 寒波:寒冷的波浪。
  • 潇湘:指湘江、潇水一带,古时常用来代表南方的美丽景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慎中是明代的一位诗人,生于晚明时期,其诗作以表现孤寂、思乡等情感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营造氛围,常带有淡淡的忧伤。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慎中游历途中,因思念故乡而写,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沧洲道中寄蔡道卿》一诗,王慎中通过清新的自然意象,极具情感的音乐描绘,以及对故乡潇湘的深切思念,展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惆怅。首句“泠泠风举碧罗裳”,轻盈的风与罗裙的搭配,营造出一种清凉舒适的意境,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那轻柔的风拂面而来。紧接着“一曲焦桐月在床”,则将音乐引入画面,焦桐的乐声在夜色中回荡,伴随着月光,增添了夜的神秘与幽静。后两句“寂历寒波兼坠叶”,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寒波与落叶的结合让人感到一丝凄凉,最后一句“不知何处是潇湘”则是诗人在旅途中对故乡的无尽思念,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渴望与迷惘。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音乐感,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泠泠风举碧罗裳:清风轻轻吹动青绿色的罗裙,营造出一种清新、轻盈的感觉。
  • 一曲焦桐月在床:焦桐的乐声响起,映衬着床上的月光,表现出夜晚的静谧与诗意。
  • 寂历寒波兼坠叶:寒冷的波浪伴随着落叶,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不知何处是潇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归宿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风比作清凉的感觉,增强了诗的意境。
  • 拟人:赋予自然元素以人类的情感,使得景象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哀愁,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展现了游子在外的迷惘与对家乡深切的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自由与流动,带来清新。
  • 碧罗裳:代表美与轻盈,亦为女性的柔美象征。
  • 焦桐:与音乐相关,象征着情感的寄托。
  • 寒波:暗示着秋冬的到来,象征着孤独与凋零。
  • 潇湘:象征着故乡与思念的寄托,承载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泠泠风”的意思是?

    • A. 热风
    • B. 清凉的风
    • C. 暴风
    • D. 和风
  2. “焦桐”在诗中指什么?

    • A. 一种树木
    • B. 一种乐器
    • C. 一种花
    • D. 一种食物
  3. 诗人对潇湘的感情是?

    • A. 喜欢
    • B. 思念
    • C. 忘记
    • D. 嫌弃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王慎中的《沧洲道中寄蔡道卿》与杜甫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孤独与故乡的思念,但王慎中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而杜甫则通过饮酒表现出其内心的孤独感,两者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欧职方时振 九日诗 嘲里人新婚 初秋宿直 次韵上酬四十伯父 南明山宝相寺十五题 其九 齐相井 夜泊大滥作 上知府李殿院十韵 入彭城馆诗 金精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中饱私囊 替天行道 循规矩蹈 芳草鲜美 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套 郁悦 衣字旁的字 两点水的字 谶记 包含穴的成语 支字旁的字 猪卑狗险 龝字旁的字 使智使勇,使贪使愚 阿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