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1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16:27
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
王士禛
玉绳低,铜漏咽。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这首诗描绘了在湘楼别离时的伤感情景。低垂的玉绳和哽咽的铜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分离的无奈。此时此刻,柔情似水的情感难以言表。特别是在碧玉瓜的时节,床上满是丹珠,心中更是惆怅,翠华早已消逝。真是让人心痛不已。赠予的九曲连环,临别时切记不要忘记。远望湘水,湘山层层叠叠。从此我愿化作湘烟,泪水沾湿湘竹,梦中也追逐潇湘的云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祝英台近》是“祝英台”这个典故的延伸,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爱情的怀念。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68-1730),字梦阮,号阮山,清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多以柔婉细腻著称,风格受南宋词影响,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士禛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与思考,恰逢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离别时的无奈。
《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是王士禛以“祝英台”这一经典爱情典故为背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浓厚情感。诗的开头通过“玉绳低,铜漏咽”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悲伤的场景,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此时的“湘楼”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柔情与思念。
接下来的“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痛苦,柔情似水却又无从诉说的无奈感让人倍感压抑。诗中的“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翠华的消逝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
“真悽绝”一句,极为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悲痛,而“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则寄托了对离别的深切期盼与不舍。最后几句“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展现了诗人在失去后的希望与追求,愿意化为湘烟以寄托对爱人的思念,既是对爱的执着,也是对梦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离别时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柔软的哀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美好爱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愁别绪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玉绳”象征什么?
“铜漏咽”意在表达什么?
诗中“翠华销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为《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此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