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

时间: 2025-05-04 07:16:27

诗句

玉绳低,铜漏咽。

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

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16:27

原文展示:

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
王士禛

玉绳低,铜漏咽。人向湘楼别。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
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
真悽绝。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湘楼别离时的伤感情景。低垂的玉绳和哽咽的铜漏,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分离的无奈。此时此刻,柔情似水的情感难以言表。特别是在碧玉瓜的时节,床上满是丹珠,心中更是惆怅,翠华早已消逝。真是让人心痛不已。赠予的九曲连环,临别时切记不要忘记。远望湘水,湘山层层叠叠。从此我愿化作湘烟,泪水沾湿湘竹,梦中也追逐潇湘的云月。


注释:

字词注释

  • 玉绳:指的是用玉石制成的绳索,象征着珍贵与柔美。
  • 铜漏:古代计时器,铜制的漏斗,漏水慢慢流出,象征时间的流逝。
  • 翠华:指的是美丽的花朵或植物,常用来比喻女子的美丽和青春。
  • :古代的一种玉器,作为信物或赠送的礼物。

典故解析: 《祝英台近》是“祝英台”这个典故的延伸,源于《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和对爱情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68-1730),字梦阮,号阮山,清代著名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多以柔婉细腻著称,风格受南宋词影响,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王士禛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离别的感慨与思考,恰逢社会动荡与个人的孤独感,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离别时的无奈。


诗歌鉴赏:

《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是王士禛以“祝英台”这一经典爱情典故为背景,表达了离别时的浓厚情感。诗的开头通过“玉绳低,铜漏咽”描绘了一个静谧而又略显悲伤的场景,时间的流逝和离别的哀伤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愁。此时的“湘楼”更是承载了无数的柔情与思念。

接下来的“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痛苦,柔情似水却又无从诉说的无奈感让人倍感压抑。诗中的“剧怜碧玉瓜时,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翠华的消逝象征着光阴的流逝与青春的逝去。

“真悽绝”一句,极为直接地表达了自己的悲痛,而“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则寄托了对离别的深切期盼与不舍。最后几句“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梦亦逐潇湘云月”,展现了诗人在失去后的希望与追求,愿意化为湘烟以寄托对爱人的思念,既是对爱的执着,也是对梦境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离别时的心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柔软的哀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绳低,铜漏咽:时间流逝的象征,营造出一种哀伤的氛围。
  2. 人向湘楼别:离别的地点,暗示了离愁别绪。
  3. 似水柔情,此际那堪说:柔情难以言表,表达内心的苦闷。
  4. 剧怜碧玉瓜时:怀念昔日美好时光。
  5. 丹珠床上,都惆怅翠华销歇:珍贵事物的消逝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逝去。
  6. 真悽绝:直接表达内心的悲痛。
  7. 持赠九曲连环,临岐莫遣玦:离别时的承诺和不舍。
  8. 一望湘波,湘山更重叠:对远方的思念与重叠的山水象征着思念的无尽。
  9. 从教身化湘烟,泪沾湘竹:愿意化作烟雾,以寄托对爱人的思念。
  10. 梦亦逐潇湘云月:梦中追寻潇湘的美景,象征着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情感与自然现象相结合,如“似水柔情”。
  • 拟人:赋予时间以情感,表现分离的无奈。
  • 对仗:如“湘波”和“湘山”,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对离别的伤感与对美好爱情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在面对离愁别绪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绳:象征珍贵与柔美。
  • 铜漏:象征时间的流逝。
  • 湘楼:离别的地点,承载着思念与情感。
  • 翠华:象征青春的美丽与消逝。
  • 湘烟:象征对爱人的思念与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玉绳”象征什么?

    • A. 时间流逝
    • B. 珍贵与柔美
    • C. 离别的痛苦
    • D. 自然的美丽
  2. “铜漏咽”意在表达什么?

    • A. 伤心的情感
    • B. 计时的工具
    • C. 心中的柔情
    • D. 高山流水
  3. 诗中“翠华销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未来的希望
    • B. 对过去美好的怀念
    • C. 对爱情的执着
    • D. 对生命的感慨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 《钗头凤·世情薄》李清照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达离别与思念,但更多地体现出女性的柔情与细腻。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有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家国情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词人研究》
  2. 《王士禛诗词选》
  3. 《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为《祝英台近 湘中别思》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此诗有所帮助!

相关查询

鹧鸪天 纪返里时心情 鹧鸪天 客意 鹧鸪天 春夜对月和蕙愔 鹧鸪天 鹧鸪天 鹧鸪天 小聚 鹧鸪天 枕上作 鹧鸪天 寻姊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得冼玉清教授广州肿瘤医院来书却寄,兼讯陈寅恪先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就结尾的成语 琼環 败叶 高情厚谊 折文旁的字 道山学海 黄羊任人 十字旁的字 虎字头的字 家给民足 邑字旁的字 姿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佛是金妆,人是衣妆 首字旁的字 负老携幼 底止 来者不善 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