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调笑令 其三 洛神》

时间: 2025-05-02 19:45:35

诗句

难赋。

凌波步。

心寄君王魂定赴。

遗情想像悲灵遇。

斜日蘅皋空暮。

独携遗枕循归路。

愁逐洛川东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45:35

原文展示:

调笑令 其三 洛神
作者: 王士禄

难赋。凌波步。心寄君王魂定赴。
遗情想像悲灵遇。斜日蘅皋空暮。
独携遗枕循归路。愁逐洛川东注。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难以用言语表达。她轻盈地走在水波上,心中寄托着对君王的思念和期盼。遗落的情感让我想象与悲伤的灵魂相遇。斜阳照耀下的蘅皋显得空旷而孤寂。我独自携带着遗留的枕头,沿着归路行走,愁绪如流水般向东流去。


注释:

  • 难赋:难以用词句来表达。
  • 凌波步:形容轻盈的步伐,似乎在水面上行走。
  • 心寄君王魂定赴:心中寄托着对君王的情感与期盼。
  • 遗情想像悲灵遇:遗留下的情感使我想象与悲伤的灵魂相遇。
  • 斜日蘅皋空暮:夕阳斜照下的蘅皋显得空荡而昏暗。
  • 独携遗枕循归路:孤独地携带着遗留的枕头,沿着回家的路走。
  • 愁逐洛川东注:愁绪如同洛水向东流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士禄,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与诗作,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清代,时代背景下人们常常因政治动荡和个人情感而感到惆怅,王士禄的作品反映了这一时代情感的复杂性。


诗歌鉴赏:

《调笑令 其三 洛神》是一首充满愁思与细腻情感的词作,诗人在词中通过描写洛神的形象,表达了对失去的感情的怀念与对君王的思念。诗的开头“难赋”即点明了表达感情的困难,接下来的“凌波步”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洛神轻盈的身姿,给人以美的享受。诗中对光景的描写,如“斜日蘅皋空暮”,不仅渲染了孤独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悲凉。整首词情感真挚而细腻,虽然诗人身处纷乱的时代,但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却让人感同身受,感受到一种超越时代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难赋:开篇即表明这份情感难以用言语表达。
  2. 凌波步:描绘洛神轻盈如水波的姿态,生动形象。
  3. 心寄君王魂定赴:表达对君王的思念与寄托的心情。
  4. 遗情想像悲灵遇:遗留下的情感引发了对灵魂相遇的幻想。
  5. 斜日蘅皋空暮:描绘黄昏时分的孤寂景象,加深了情感的悲凉。
  6. 独携遗枕循归路:孤独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带着遗留的思念。
  7. 愁逐洛川东注:愁绪如同洛水向东流淌,难以止息。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凌波步”比喻洛神的轻盈。
  • 拟人:将情感拟人化,表现出情感的流动。
  • 对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表现了对逝去爱情的追忆与对君王的深切思念,情感深邃,意象丰富,充满了淡淡的愁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洛神:象征美丽与悲伤的结合,代表了逝去的爱情。
  • 斜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孤独的感受。
  • 遗枕:象征着对过去情感的怀念与无法忘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心寄君王”指的是: A. 对君王的忠诚
    B. 对君王的思念
    C. 对君王的批评
    答案:B

  2. “斜日蘅皋空暮”中“斜日”象征: A. 光明
    B. 孤独与悲凉
    C. 温暖
    答案:B

  3. 诗中独自携带遗枕的意象表达了: A. 失去的爱情
    B. 幸福的回忆
    C. 对未来的期盼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关切。

诗词对比

  • 王士禄的《调笑令 其三 洛神》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首词都表达了对情感的思索,但王士禄更注重描绘孤独与悲伤的情感,而李清照则多展现对往日甜蜜时光的怀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题庆全庵 题龟峰 题东观壁 题东观壁 送张子高归延平 送刘治中之信州 送程楚翁远游 送半村厉元吉出尉乌程 思亲五首 书林十景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曰字旁的字 晦蚀 不开头的成语 釜鱼幕燕 犯颜苦谏 鬯字旁的字 晨钟暮鼓 节中长节 鸡子 管弦繁奏 爿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国之四维 木字旁的字 包含替的成语 罄悬 黄汤辣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