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0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07:37
金缕曲三首 其二
易顺鼎 〔清代〕
往事君休道。
甚模糊一分戎马,一分烟草。
唱罢南朝家山破,
乐府焚翻旧稿。
猛回首乱离江表。
无限少陵身世感,
向啼鹃洒涕谈天宝。
已略变,盛唐调。
云萍散后音书少。
犹彷佛围城歌哭,
朋尊欢笑。
三十年来文字饮,
幻得风颠月倒。
总不似皖公青好。
问讯竹寒沙碧宅,
怕骚魂容易秋坟啸。
花落也,有谁扫。
往事你就不要再提了,
那些模糊的记忆,一半是戎马生涯,一半是烟草气息。
唱罢南朝的家园已经破碎,
乐府诗的旧稿也被焚烧殆尽。
猛然回首望向江边,
无尽的少陵诗人的身世感慨,
在啼鹃声中洒下泪水,谈论着天宝年间的往事。
这些往事已经稍稍改变,盛唐的韵调也变了。
云雾散去后,音信稀少。
仍然仿佛听见围城中的歌哭,
和朋友们的欢声笑语。
三十年来的文字饮食,
幻化得如同风颠月倒。
总不如皖公那样青翠美好。
问问竹林寒意的沙碧宅,
怕是骚魂容易在秋坟中呜咽。
花落了,谁来扫呢?
易顺鼎(约1640-1714年),清代诗人,字子华,号白山,浙江人。他在诗词创作上继承了唐宋诗词的传统,并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和时代背景。易顺鼎的诗风清新典雅,常以抒情为主,具有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金缕曲三首》是易顺鼎在经历了个人的动荡和历史的变迁后所写,反映了他对往事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清代中后期,国家动荡,社会变革,诗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写作,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这首《金缕曲三首 其二》,通过抒发个人情感,承载了对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往事君休道”,直接引入了主题,表达了对往事的厌倦与淡漠。接下来的描写则细腻地刻画了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是对戎马生涯的回忆,另一方面又夹杂着对烟草的沉思,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南朝家山破”和“乐府焚翻旧稿”更是体现了历史的沧桑感,南朝的破碎暗示着国家的分裂与衰亡,而旧稿的焚烧则象征着对过去的决绝与遗忘。接着“猛回首乱离江表”,表示诗人对历史的回望,尤其是对少陵(王维)的感慨,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犹彷佛围城歌哭,朋尊欢笑”则展现了诗人对友情与孤独的思考,围城中的歌哭与朋友的欢笑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最后以“花落也,有谁扫”收尾,既是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也是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展现出诗人对自己生命的沉思。
整首诗通过对往事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对美好过往的怀念。诗中流露出的孤独感与对友情的渴望,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情感。
“往事君休道”是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过去的厌倦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历史的尊重
诗中提到的“天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花落也,有谁扫”的意思是?
A. 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表达对生活无奈的感叹
C. 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D. 表达对过去的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