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翠竹》

时间: 2025-07-30 06:52:49

诗句

鸣凤去不返,湘江春自流。

鹧鸪烟雨暮,翠袖不胜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6:52:49

原文展示:

题翠竹
鸣凤去不返,湘江春自流。
鹧鸪烟雨暮,翠袖不胜愁。

白话文翻译:

鸣凤已经飞去再也不回来,湘江的春水依然自顾自地流淌。
鹧鸪在烟雨朦胧的傍晚鸣叫,翠色的袖子承载着无尽的忧愁。

注释:

  • 鸣凤:指传说中的凤凰,象征美好而珍贵的事物,这里隐喻离别或失去。
  • 湘江:湘江是湖南省的一条主要河流,春天的江水流淌,象征时间的流逝。
  • 鹧鸪:一种鸟,常在傍晚鸣叫,代表孤独和惆怅。
  • 翠袖:指绿色的衣袖,象征青春和美丽,但在此处表达一种愁苦的心情。
  • 不胜愁:无法承受的忧愁,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沉重感。

典故解析:

“鸣凤去不返”可追溯到古代对凤凰的美好向往与离别的惆怅,常用以形容美好事物的消逝。“湘江春自流”则体现了自然界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鹧鸪的鸣叫和烟雨的意境交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继,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表现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可能感受到离别与孤独,因而在作品中表达内心的愁苦与对自然的感怀。

诗歌鉴赏:

《题翠竹》一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头的“鸣凤去不返”立刻引起读者的注意,象征着一种失去与无奈,暗示着人事的变迁与离别的痛苦。而“湘江春自流”则以淡淡的流淌感,表现出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永恒。接下来的“鹧鸪烟雨暮”则将时空推向黄昏,描绘了一幅朦胧的图景,增添了诗的愁绪。最后一句“翠袖不胜愁”则是情感的集中体现,翠袖的美丽与愁苦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内心的无奈与悲伤。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鸣凤去不返”:表达了失去的哀痛,凤凰的离去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
    2. “湘江春自流”:春水的流动象征时间的流逝,展现了自然世界的无情与生命的变迁。
    3. “鹧鸪烟雨暮”:黄昏的景象中,鹧鸪的鸣叫更显孤独,为诗增添了一层愁苦的氛围。
    4. “翠袖不胜愁”:翠绿的袖子象征着青春与美丽,然而却承载着难以承受的忧愁,形成强烈的对比。
  • 修辞手法

    1. 比喻:鸣凤象征美好的事物,离去则是对失去的感慨。
    2. 对仗:如“鸣凤”和“湘江”,形成了音律上的和谐美。
    3. 拟人:春水自流,赋予了自然以情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离别与无常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惘,情感深邃而真挚。

意象分析:

  • 鸣凤:象征美好与离别,暗示过往的珍贵与不可挽回。
  • 湘江:代表自然的流动与时间的无情,承载着诗人的思绪。
  • 鹧鸪:孤独与惆怅的象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翠袖:青春与美丽的象征,承载着愁苦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鸣凤去不返”中“鸣凤”象征什么?

    • A. 美好事物
    • B. 离别
    • C. 自然
    • D. 以上皆是
  2. “湘江春自流”中“春”指的是什么?

    • A. 四季轮回
    • B. 青春年华
    • C. 自然景色
    • D. 生活的无情
  3. “翠袖不胜愁”中的“愁”主要指的是什么?

    • A. 对过往的怀念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青春的失落
    •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津》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相比,许继的《题翠竹》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两者在情感上虽有不同,但都展现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
  • 《许继生平与作品研究》

相关查询

舟中别武金坛 秋次霸亭寄申大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 题慎言法师故房 题辨觉精舍 行次田家澳梁作 登秦岭作,时陷贼归国 题辛道士房 同房宪部应旋 京口送别王四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文字旁的字 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严处 出挡 包含渗的词语有哪些 花砖 横眉努目 鼓字旁的字 斫轮老手 时殊风异 口多食寡 鼠字旁的字 北门之管 干掉 金字旁的字 十拿十稳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