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1:21
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
作者: 陆游 〔宋代〕
度筰临千仞,梯山蹑半空。
湿云朝暮雨,阴壑古今风。
亭观参差见,阑干诘曲通。
柳空丛筱出,松偃翠萝蒙。
负笼银钗女,鉏畲鹤发翁。
何由有余俸,小筑此山中。
在高耸的竹林旁,走过绳桥,攀登上山。
湿润的云层带来朝夕的雨水,深邃的山谷里古今风声交织。
亭台观景错落有致,栏杆曲曲折折通向远方。
柳树在空中摇曳,竹丛中相映成趣,松树低垂与翠绿的藤萝交织。
挑着担子的是银钗般的女子,耕地的是白发苍苍的老翁。
我在这里小住,怎能有多余的俸禄呢?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诗人、文学家和爱国者。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清新,题材广泛,尤其以描写山水、咏史和抒怀见长。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陆游游历大蓬岭时写的,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动荡的社会环境中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陆游的这首《过大蓬岭度绳桥至杜秀才山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大蓬岭的自然风光,展现了他对山水的深厚情感。开篇即以“度筰临千仞”引入,既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攀登高山的艰辛,又传达出诗人勇于挑战的精神。接下来的“湿云朝暮雨,阴壑古今风”,则通过对天气和风声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阴郁而又充满历史感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对亭台、栏杆、柳树、竹丛、松树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山庄的宁静与美丽,诗人似乎在这片自然中找到了内心的安宁与归属。最后两句通过描绘挑担的女子和耕作的老翁,展现出一种田园生活的恬淡与真实,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然而,结尾的“何由有余俸,小筑此山中”则是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表达了即使在美好的自然中,经济压力依然让人感到困扰。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困境的思考。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流露出对人事的无奈,体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负笼银钗女”指的是谁?
A. 挑担的女子
B. 诗人的妻子
C. 村庄的姑娘
D. 仙女
“湿云朝暮雨”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天气的变化
B. 人生的苦闷
C. 诗人的思乡情
D. 田园的宁静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对金钱的渴望
B. 对自然的热爱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未来的希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