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厓志有感 其一》

时间: 2025-04-27 00:11:52

诗句

旧迹荒凉何处寻,一从开卷见升沈。

英雄万死扶诸夏,天地三人共一心。

奇石波涛销宿恨,两厓宫殿锁残阴。

哀情吊古寒江远,愁向苍茫寄短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11:52

原文展示:

旧迹荒凉何处寻,一从开卷见升沈。
英雄万死扶诸夏,天地三人共一心。
奇石波涛销宿恨,两厓宫殿锁残阴。
哀情吊古寒江远,愁向苍茫寄短吟。

白话文翻译:

这片荒凉的旧迹,何处去寻找?
我翻开书卷,便见历史的兴衰。
英雄们为保卫中华,英勇牺牲无数,
天地间三位英杰齐心协力。
奇石与波涛,消磨了我心中的旧恨,
而那两座山峦的宫殿,锁住了残余的阴影。
我在寒冷的江边,哀悼古人,遥远而悲伤,
愁绪随苍茫的景色,寄托在短短的吟唱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旧迹:指古代遗留下来的痕迹。
  • 升沈:历史的兴起与衰落。
  • 扶诸夏:指保护和支持中华民族(诸夏)。
  • 奇石波涛:自然景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情感的消磨。
  • 宫殿锁残阴:指古代宫殿的残余阴影,象征着历史的沉重。

典故解析:

  • 英雄万死:可能指历史上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人物,如屈原、岳飞等。
  • 天地三人共一心:可以理解为指历史上三位伟大人物或象征团结的意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士蜚,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他的诗作多涉及历史和自然,常以感怀古今为主题,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对历史的沉思中写成,受时代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影响,表现出对古人英雄事迹的敬仰与对现状的忧虑。

诗歌鉴赏:

《读厓志有感 其一》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诗作。诗人在旧迹与历史的交融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首先,诗的开头就以“旧迹荒凉”引出主题,暗示诗人对历史的追寻和对往昔的怀念。接着,诗人通过“英雄万死扶诸夏”,体现出对那些为国家献身的英雄的崇高敬意,表现出一种爱国情怀。

在第二联中,“奇石波涛销宿恨”意象鲜明,波涛与奇石不仅描绘出自然景观,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解脱。此句既有对往事的释然,也暗含对历史遗憾的深思。之后,诗人提到“宫殿锁残阴”,更是将古代的辉煌与现今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于历史的惋惜与哀伤。

最后,诗人以“哀情吊古寒江远”结尾,展现了他内心的孤寂与忧愁。江水远流,似乎是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与感慨,愁绪在苍茫的天地间徘徊,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的敬仰。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旧迹荒凉何处寻:在广袤的历史中,诗人感叹古迹已久,难以寻觅。
  2. 一从开卷见升沈:翻开书卷,见证历史的兴起与衰落,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3. 英雄万死扶诸夏:为保卫中华而牺牲的英雄,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
  4. 天地三人共一心:象征团结与共同努力,可能暗指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5. 奇石波涛销宿恨:自然景象中的奇石与波涛,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消解。
  6. 两厓宫殿锁残阴:古代宫殿的阴影,象征着历史的沉重与遗留。
  7. 哀情吊古寒江远:在寒江边感怀古人,情感的表达更加深邃。
  8. 愁向苍茫寄短吟:将愁绪寄托于短吟中,展现出内心的忧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兴衰比作开卷。
  • 对仗:如“奇石波涛”与“宫殿锁残阴”,增强了语音的美感。
  • 意象:使用自然景象来传达情感,如波涛、寒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英雄的敬意,表达了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叹,体现出诗人深沉的民族情怀与历史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旧迹:象征历史的痕迹与文化的积淀。
  2. 奇石波涛:代表自然的力量与时间的流逝。
  3. 宫殿:历史的辉煌与沉重,象征着过往的荣耀与遗憾。
  4. 寒江:悲伤与孤独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英雄万死”指的是什么?
    A. 现代战士
    B. 古代为国牺牲的英雄
    C. 诗人
    D. 外国英雄

  2. “奇石波涛”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自然的美
    B. 过往的遗憾与释然
    C. 诗人的孤独
    D. 战争的残酷

  3. 诗人最后寄情于何处?
    A. 古籍
    B. 寒江
    C. 宫殿
    D. 奇石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国家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探讨了英雄豪情与人生短暂。

诗词对比:

  • 高士蜚的《读厓志有感 其一》与李白的《庐山谣》都通过自然景象寄托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历史的沉重,后者则着重于抒发豪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人高士蜚研究》
  2. 《古诗词鉴赏辞典》
  3. 《诗经与汉乐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水仙子·舟中 赠杨荔裳即寄酬令兄蓉裳 即席分赋得卖花声 涡水舟夜 绮怀 旅馆夜成 呈袁简斋太史 题酒家壁 以所携剑赠容甫 安庆客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音字旁的字 破格任用 包含伐的词语有哪些 雠忿 反文旁的字 彬彬文质 不正 聿字旁的字 包含截的成语 充栋汗牛 豆字旁的字 太平无象 根蟠节错 取信于人 爱人好士 川字旁的字 包含转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行合趋同 包含轶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