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0: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8:32
斋戒坐三旬,笙歌发四邻。
月明停酒夜,眼暗看花人。
赖学空为观,深知念是尘。
犹思闲语笑,未忘旧交亲。
久作龙门主,多为兔苑宾。
水嬉歌尽日,雪宴烛通晨。
事事皆过分,时时自问身。
风光抛得也,七十四年春。
在斋戒的日子里,我静坐长达三十天,邻里间的笙歌声不绝于耳。月光明亮的夜晚,我放下酒杯,却看不清花前的人影。虽然我学会了空灵的观念,深知世事如尘,但仍然会怀念与朋友的闲聊与欢笑,未曾忘却旧日的交情。长久以来,我担任龙门的主人,常常接待兔苑的宾客。水边嬉戏,歌声整日不息,雪夜宴会,烛光照亮了清晨。世间万事都显得过于奢侈,因此我常常自问自省。即便如此,我也已抛弃了往日的风光,已是七十四个春天过去了。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善于描写民生疾苦与个人情感,关注社会现实,诗作广泛流传。
此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表达了他在斋居期间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反映出他对友谊、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感叹。
《斋居春久,感事遣怀》是一首感怀诗,描绘了诗人白居易在斋戒期间的内心独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诗的开篇以“斋戒坐三旬”引入,展现了诗人的清净生活状态,但紧接着的“笙歌发四邻”则与这种静谧形成对比,展现出周围的繁华和喧闹。月明之夜,诗人放下酒杯,眼前的花影却模糊难辨,体现了他内心的失落与对美好事物的难以把握。
接下来,诗人反思自己“赖学空为观”,此处的“空”不仅是对世事的洞察,也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他意识到,尽管自己已深知世事如尘,但仍然怀念与朋友的往日欢笑,表露出对友情的珍视。后面的几句,描绘了他作为“龙门主”的身份,但在繁华的背后,诗人似乎感受到了一种孤独与无奈。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自问自省,意识到“事事皆过分”,这不仅是对自己生活的反省,也是对人生的感慨。最后一句“七十四年春”则是对岁月流逝的沉重叹息,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时光无情的深刻感受。整首诗在清新中透出淡淡的忧伤,揭示了生命的无常与对真情的珍惜。
整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展现了他对生活的反思与对友情的珍视,表现出对人生短暂和时光流逝的无奈感。诗中既有对往日生活的怀念,也有对现状的思考,最终形成一种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白居易在诗中提到斋戒的时间是:
A. 一旬
B. 三旬
C. 四旬
D. 五旬
诗中提到的“龙门主”指代的是:
A. 一种职业
B. 诗人的身份
C. 一座山
D. 一种信仰
“月明停酒夜”中的“月明”象征:
A. 快乐
B. 光明与希望
C. 迷茫
D. 哀愁
答案:1.B 2.B 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