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1:0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1:07:12
踏青游
作者:赵温之 〔宋代〕
竹外溪边,一枝破寒卫腊。
莹素肌玉雕冰刻。
赋闲标,足馀韵,岂同常格。
最风流,生来处处尽好,别得造化工力。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绝。
算不枉诗人分别。
冻云深,凉月皎,愈增清冽。
大潇洒,尤得静中雅趣,不许莺栖燕歇。
在竹子外的溪边,有一枝梅花在寒冷中绽放。
它的花瓣晶莹如玉,宛如冰雕般精致。
我闲适地欣赏,觉得它的韵味独特,与常见的花朵不同。
这梅花最为风流,生来就处处美好,真是造物主的巧妙安排。
梅花的疏影与幽香,表达的情意各自独特,
使诗人欣赏后不觉得白白分离。
在深深的冻云和皎洁的冷月下,气氛愈加清冷。
这真是一种洒脱的感觉,尤其是在静谧中更显得优雅,不允许黄莺和燕子在此栖息。
赵温之,宋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在他的诗中,常能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清雅和淡泊。
《踏青游》创作于春季,正值寒梅绽放之时。作者在踏青时,受到大自然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了对梅花及其生存环境的赞美,反映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自身心境的悠然自得。
《踏青游》是一首充满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诗作。诗中通过写梅花的生长,表达了对生命坚韧与美好的向往。诗的开头便以“竹外溪边,一枝破寒卫腊”揭示了梅花在寒冷中傲然绽放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接着,诗人通过对梅花形态的细致描写,展现了其晶莹剔透的美丽,仿佛是经过精心雕刻而成,象征着一种超凡的艺术气质。
诗中反复提及的“风流”、“幽香”等词汇,蕴含着诗人对梅花的崇敬与喜爱,也反映了他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锐感知。诗的最后,借助“冻云深,凉月皎”描绘出清冷的环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氛围,使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更加深远。
整首诗不仅是对梅花的赞美,更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到理解,体现了他超然的心境与悠然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梅花的细致观察,诗人不仅传达了个人的情感体验,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平和与宁静的力量。
竹外溪边,一枝破寒卫腊。
竹子外的溪边,有一枝梅花在寒冷中开放。这里用“破寒”强调梅花在冬季的坚韧。
莹素肌玉雕冰刻。
梅花的花瓣晶莹如玉,如同冰雕一般,突出了其洁白无瑕的美感。
赋闲标,足馀韵,岂同常格。
诗人悠闲地欣赏这花,觉得其韵味独特,不同于一般的花卉。
最风流,生来处处尽好,别得造化工力。
梅花的风情与美丽无处不在,显然是大自然的巧妙造化。
疏影幽香,意思迥然殊绝。
梅花的影子和香气,各有其独特的情感表达。
算不枉诗人分别。
诗人认为与梅花的相遇没有白白浪费,感受到了深刻的美。
冻云深,凉月皎,愈增清冽。
寒冷的云和明亮的月光,更加衬托出环境的清冷。
大潇洒,尤得静中雅趣,不许莺栖燕歇。
这种洒脱的心境在静谧中显得更为优雅,不让黄莺和燕子在此停留。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梅花的赞美与欣赏,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感悟,表达了对生命韧性和独特魅力的赞美,同时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境界。
诗中提到梅花在什么环境中开放?
a) 春天
b) 寒冬
c) 夏天
诗人如何形容梅花的美丽?
a) 像玫瑰
b) 像玉雕冰刻
c) 像阳光
诗中提到的“冻云深,凉月皎”主要强调了什么?
a) 温暖
b) 清冷
c) 繁华
在《踏青游》中,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感悟,展现了梅花的独特魅力与生命的坚韧。而在《梅花》中,则更加注重表现梅花的孤独与清高,二者在主题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审美视角。
希望以上内容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踏青游》这首诗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与诗人情感!